书目

赵原阳刘渊然道脉研究

内容简介

赵原阳与刘渊然为师徒关系,二人为元明道教史上享有重要声望的高道。在教内外史料丛考基础上,《赵原阳刘渊然道脉研究》试图结合二人家族成员“由儒入道”的心路转变、事功抉择与著述精义,重新审视元明政教互动格局下道教发展演进的历史承续与精神图景。在师父赵原阳的系列著述中,涉及道体习用的法语格言、生死解脱之道与道法功行等修持内容。而其高徒刘渊然,上承赵原阳、下启邵以正,历事明初五朝帝王,不仅是该道脉南北传播由微入显的关键人物,也是元明皇极经世、教派关系面临深刻调整的重要亲历者之一。洪武二十六年(1393),刘渊然被朱元璋征召至南京。以此为节点,刘渊然以抱道洁行、道体法用的灵验事功得到上至五朝帝王、下至一般民众的赞誉。同时,该道脉借助内在道法功行与外在“国主”的支持得以光范演教:实现了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由边缘向中心的道流播化,并在“靖难之役”与“土木堡之变”朝纲震荡情势后,依然挺立于政教风云变幻的中心位置。在朝代更替的政教关系中,明初帝王逐步对道教采取刚性管控与怀柔相结合的兼治策略。官方一方面强化对道教组织度牒、斋醮仪范与日常事务的管理;另一方面,玄门也借助帝王官宦的支持、道录司职的有利身份,在国家祭祀、祈雨求雪等场合中以道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道士成为明代“士农工商道佛”六民中的一极。刘渊然正是凭借自身的个人努力与后继弟子的不断接力,如参与道藏的重新编撰,将师父《原阳字法语》《灵宝归空诀》《道法会元》相关**思想、道医仙方等纳入官方正统道经中广为流传。伴随元明之际宫观的复兴,道教的社会化程度也在道观捐资修造、护持经籍与民众斋醮祈福等方面向前推进。从元明宫观道教的传播、派谱承续的发展看:南北道教地域空间、人事派谱的接续呈现出多元重构、道派道法交互影响的态势。其中南京朝天宫、北京朝天宫、北京白云观、北京灵济宫、天津天后宫乃至云南龙泉观等都不同程度地与该道脉有着历时性影响。赵原阳、刘渊然后续弟子,通过道经的编撰、民间善书、宫观山志的刊刻与宫观塑像等行为,还将宗师身份嫁接于景泰年间《净明宗教录》、万历版《净明忠孝全书》、嘉靖《老子八十一化图》等经籍中,是后世净明等道派谱系断裂接续较早的依据来源。按任继愈先生所论:“我们不能用宗教说明历史,而且应当用历史说明宗教。”《赵原阳刘渊然道脉研究》综合史料研究认为,作为净明、清微等嗣师的赵原阳、刘渊然谱系,有邵以正等弟子们契理契机的建构成分在内,需兼顾历史的理性与宗教的情感做出合理的判断。与传统宗谱授制度不同,就赵原阳、刘渊然道脉的嫡庶历时性传承考察,大体有两条迸路:一是嫡系正宗,以师父生前首肯,如赵原阳传刘渊然;或通过帝王询问亲定嫡传接班人的方式,如刘渊然传邵以正,邵以正传喻道纯,道纯之后此种宗续模式就目前史料所见不可确考。二是各地曾受教诲泽的支系法裔,如云南长春派的衍创,播化至今有关科仪启师文本中可以看出赵原阳、刘渊然的重要地位。“同宗于人”的言传身教与道法传授主体的灵活自由,较之后世出于教派立场“同宗以谱”的对象化述记,更具师徒学缘上的亲近感与获得感。

作者简介

黄吉宏,哲学博士,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师。2007年获中国哲学硕士学位,201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东方哲学与宗教,陶瓷文化。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