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寒地城市建筑风效应研究与应用

内容简介

《寒地城市建筑风效应研究与应用》针对建筑风效应研究与实践领域存在的问题,选择了寒地城市建筑外风热环境与风热舒适评价、非均一城市建筑群的风环境特性、超高层建筑风效应气动控制技术、大跨度屋盖结构风雪效应、超高层居住建筑冷风渗透及渗风耗热量、风场作用下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对流换热测试与预测等6个主题作为切入点,涵盖了寒地城市建筑风效应所对应的风环境、风安全和风能耗这三大关键板块。书中所介绍理论、实验及数值仿真的新研究成果与应用案例,有助于提升寒地城市建筑风环境质量,完善寒地城市建筑抗风设计方法,降低寒地城市建筑能耗水平。《寒地城市建筑风效应研究与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学科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上述相关学科的设计、科研、技术人员等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刘京,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总师(兼)、建筑学院副院长。日本东北大学工学博士,高等教育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智慧供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等。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面上、重点)、“十一五”及“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等国家纵向项目13项,国际合作项目7项:承担横向或工程项目40余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军队科技奖励6项。出版专著、教材、译著10余部;发表或录用SCI检索8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10项。研究方向:城市及建筑多尺度环境设计、营造与保障关键技术、建筑节能及城市智慧供暖理论与技术应用、大空间尺度流场可视化技术等。郑朝荣,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近10项,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参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1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研究成果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教材一等奖等。研究方向: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寒区建筑行人风环境预测与评估,装配式轻钢结构。孙晓颖,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资助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多项,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及集成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译著5部,成果获省部级奖4项。研究方向:柔性结构抗风,索膜结构设计理论。武岳,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工大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哈工大***土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哈工大风洞与浪槽联合实验室副主任等职;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膜结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风工程委员会委员、国际薄壳与空间结构学会(IASS)第21工作组委员等职。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部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4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7项。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9年入选黑龙江省“头雁”计划:201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师”。研究方向:大跨度钢结构,结构风工程。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