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吴星叟明人传稿

内容简介

吴农祥(六三二-七八),字庆伯(一作庆百),号星叟(一作叟),别号孤独微生、大涤山樵,据章抚功《吴庆伯先生行状》:“浙之盐官人。三世祖自盐官徙海宁,又为海宁人。……考讳太冲,明崇祯辛未进士,由翰林庶吉士历官侍讲学士。”吴氏少奇敏,读书一览成诵。吴父官南雍时,吴氏随往,得遍识南雍耆旧,如黄道周、傅鼎铨、徐孚远、彭而述、黄淳耀、朱大典、张国维等,皆得从游。且家富藏书,曾与弟农复登楼去梯,尽读所藏书。明亡,随父避居荒寺。“皇朝定鼎,江南悉平,学士公乃人居省城。……命先生勉应童子试,补钱塘博士弟子。”时与吴任臣齐名,呼作“二吴”。康熙十八年己未(一六七九)举博学鸿儒,徵至京师。客大学士冯溥所,与陈维崧、毛奇龄、吴任臣、王嗣槐、徐林鸿并称“佳山堂六子”。陈维崧、毛奇龄、吴任臣既入明史馆,王嗣槐廷试虽不及格,但亦以中书舍人用,惟吴氏与徐林鸿报罢。或曰:“召试体仁阁,时同试者八十余人,咸属目先生。中有忌先生者,匿其卷不得,因报罢。”(章抚功《吴庆伯先生行状》)后宰相欲复荐之,吴氏曰:“李白不云乎,千钧之弩,一发不中,则当摧撞折牙,永息机用。岂能效碌碌者苏而复上哉?”于是买棹归里,楗户读书,欲以着述成名于后世。总督李之芳定闽乱,闻其名,欲留之幕中,亦固辞不应。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七月十六日卒,年七十七。吴氏邃于学,工诗古文,为文章才辨宏博,驰骋百家,尤精于《易》,熟悉明代史事。胡荣《徵君吴庆百》诗曰:“吴公世谊交,予少即倾企。直笔撰春秋,不作炎凉势。雄风思破浪,博学重天帝。才高难见容,归而学益秘。纵情山水间,鹿门乃避世。高车常枉顾,一尊横天地。下笔走千言,清风生论议。豪迈迥不群,望之欲趋避。”(《容安诗草》卷二)嘉道间钱塘学者陈文述《南屏怀吴庆百》诗曰:“隐君孤抱托烟霞,手着新书成一家。老筑草堂就松树,自营生圹种梅花。古台琴韵招归鹤,邻寺钟声散暮鸦。便欲重题高士坞,太初遣址石林斜。”自注:“庆百名农祥,着录甚富,今皆不传。闻骈体文旧藏随园,求之不得。”(《颐道堂诗选》卷二十一)只可惜其着述基本未刊刻,外间流传极少。据章抚功《吴庆伯先生行状》所列,着有《舆图隶史》八十卷、《钱邑志林》四十卷、《蕉园杂记》三十二卷、《诗古文词就正稿》七十二卷、《流铅集》二十卷、《金陵集》十卷、《心苏集》五十卷、《秋铃集》十卷、《南归集》三十二卷、《雪鸿集》十卷、《未忘集》八卷《京江集》四卷、《绮霞集》二十四卷、《澄观堂诗钞》三十卷,计四百二十二卷。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