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化工过程强化关键技术丛书--低温等离子体化工

内容简介

《低温等离子体化工》是《化工过程强化关键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本书集中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低温等离子体化工领域的长期研究成果,以具有代表性的实际应用案例为对象,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揭示低温等离子体过程强化的原理、调控方法、新型装备设计及优化。全书共15章,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在实际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包括催化剂制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脱除、催化重整、CO2转化制备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材料表面处理、生物技术、现代农业、高级氧化水处理、微通道有机合成、固氮技术、电除尘、工业废气处理、氢等离子体煤制乙炔、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纳米材料、超细粉体制备以及固体废物处置等,力图呈现给读者、最前沿的低温等离子体化工研发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低温等离子体强化的化工过程科学与技术是目前国际关注的前沿交叉发展领域之一。本书可供化工、材料、环境、能源、资源、医药、电子等专业领域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程易,博士,教授。1994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00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师从金涌院士、魏飞教授,2002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998~2003年分别在荷兰和加拿大工作,2003年3月任清华大学副教授,2007年底晋升为教授。长期从事多相化学反应工程研究和新过程开发;近10年来致力于等离子体化工和微化工技术的前沿研究工作,主要用于能源、资源、环境、化工等领域的高效率、集约化反应过程开发。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一项;曾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和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颗粒学会宝洁青年颗粒学奖、清华大学教学优秀奖等奖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为四川大学客座教授、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过程强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国内《化工进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国际GreenProcessingandSynthesis、CleanEnergy、InternationalJournalofChemicalReactorEngineering等期刊的编委。刘昌俊,博士,教授。1985年本科毕业于大连工学院,1988年硕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期间作为交换培养研究生在天津大学完成学业),1993年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1994~1997年在美国作访问学者。1998年5~11月在瑞士ABB公司任职。1999年在天津大学晋升为教授。2000年建立天津大学-ABB联合实验室并任中方主任。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1年11月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要开展CO2化学利用、天然气转化、等离子体化学与材料制备等研究。在镍催化剂结构性能关系、CO2活化、纳米金属组合材料等方面取得创新研究成果。2014年起连续进入Elsevier“高被引”中国作者(化学工程)榜单。指导的研究生已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青年长江学者等。曾任美国化学会(ACS)燃料化学分会2010年程序主席、国际二氧化碳利用大会第十届大会主席、中国力学会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AppliedCatalysisB、JournalofCO2Utilization、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编委,GreenhouseGases:Science&Technology顾问。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