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江南城市群文化研究(上下册)

内容简介

本书以“地方经验”与“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了西方城市群理论,提出和阐释了“江南城市群”的内涵与外延,奠定了中国城市群理论研究的基础及江南城市群理论研究的合法性;以南北城市考古和发生研究为基础,建构了江南都市文化的发生原理,探讨了江南城市文化的早期形态和深层演化机制;以城市史、城市社会学、都市文化学为基本理论方法,对江南地区的五大都市——南京、扬州、苏州、杭州和上海进行纵向历史梳理和横向比较分析,全面描绘和展现江南都市文化的历史源流和文化精神;以江南城市群的内在机制研究与阐释为参照,指出在明清时代的江南城市之间形成了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城市层级关系,本书的研究可为长三角城市群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历史参照与文化经验。

作者简介

刘士林(1965—)河北曲阳县人,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斐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化战略、城市科学研究。兼任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国际化试验区顾问、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负责人、《中国城市群发展年度报告》主编、《中国城市科学》集刊主编、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理事、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副会长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上海市政府及国内省市委托项目多项。先后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曙光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奖励与荣誉称号。朱逸宁(1979年—)江苏南京市人,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美学、中I訇诗学、文化产业、城市文化研究。主持、参与《江苏文化源流和新时期江苏精神研究》《江南文化资源》等多项研究课题。在《学术月刊》《复旦学报》《江苏社会科学》《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等发表文章数十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摘编,主要专著有《桃花三片望江南靛参与编著《中国脐带——大运河城市群叙事》等多部著作。张兴龙(1972-)江苏连云港市人,文学博士,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现为淮海工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城市科学研究。出版《(西游记)诗性文化叙事》《江南都市文化论》《乱世犹闻读书声:中国教育1912—1937》等学术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被《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华读书报》《书摘》《国学》等转载。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十二五”规划、江苏省社科联等课题10余项。严明(1956-)江苏苏州市人,文学博士,1982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在苏州大学、日本神奈川大学、台湾东吴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日本明星大学、日本独协大学任教,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明清文学j东亚汉诗学、江南城市文化、东亚城市发展比较研究。曾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二届全国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第四届“金钥匙”图书一等奖等。目前主持研究项目主要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亚汉诗史初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东亚汉诗学新论》。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