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十三五”精品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大学语文如何教学,大学语文教材怎样定向,这是大学语文当前教坛的一个热门话题。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人文导向性、实践性、应用性是其他任何学科课程都无可比肩的。她的教书育人的社会功能,自古以来就独占鳌头,因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时指出:“‘大学语文’课程是在中学语文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增进文化修养的主要课程之一。这是由这门课程所具有的显著的人文色彩所决定的。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各种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责任重大,需要具有尽可能高的文化素质,要学习和掌握各种专业知识,有实践和创业的能力,同时又必须懂得‘以人为本’的道理,尊重人、同情人,有远大理想和高尚品德。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大学语文(第8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样的定位是高屋建瓴的。2015年初,清华大学教授钱颖一在第十五届中国企业家论坛开幕式时演讲说,教育产出有两个维度,就是“人”与“才”。“才”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投入品。更是经济发展的目的。教育改革不能只关注少数拔尖人才,而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我们并不是指望他们人人成才,而是期望他们都成为真正的人。恪守人格底线听上去似乎不够崇高,但是这是减少方差*为现实和有效的方法。从反腐案件中我们发现,一些越是唱高调的人,越是虚假,越是没有底线,越是人格扭曲。因此我们提出了理念:“人”要重于“才”,教育既要“教”,更要“育”。这又是高屋建瓴的教育定位。习同志在2014年5月4日的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国无法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对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等“几点上下功夫”,然后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法、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有信念、有理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有鉴于此,“大学语文”应该成为教坛上建“才”育“人”的重要支柱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无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都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走在全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前列。应该看到,价值观既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发轫之点,也是其落脚点和归宿点。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大学语文”的改革应该走在前面,也必须走在前面,这或许就是她的价值所在。让我们走上前去迎接“大学语文”改革的灿烂前景吧!

目录

丛书

高等教育“十三五”精品规划教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