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伤寒论(明赵开美本)

内容简介

《伤寒论》是我国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作,是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上具有辉煌成就与重要价值的一部经典*作。《伤寒论》约成书于东汉末年(200~219),其作者是张仲景(150~219)。张仲景名机,为当时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其少时即有才名,曾受业于同郡名医张伯祖。当时封建割据,政治昏暗,战争频起,灾疫连年,以致民不聊生,贫病交加。民众的苦难和亲人的伤痛激发了张仲景精研医术及*书救世的责任感,于是,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在*初写成之时,张仲景所*的是《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成书之后,由于兵火战乱的洗劫,原书散佚不全,后经西晋太医令王叔和将原书的伤寒部分搜集整理成册,名为《伤寒论》,使此书得以幸存。王叔和距张仲景去时未远,他所编次的《伤寒论》应基本符合历史原貌。其后,又经东晋、南北朝,该书仍然流传于民间。自晋代以降,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伤寒论》,称其“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撰写《千金要方》时,由于未能窥见此书的全貌,故仅征引了该书的部分内容,并有“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的感慨,直至晚年撰写《千金翼方》时,始收载了《伤寒论》全书的内容,并载于卷九、卷十之中,此可视为现存《伤寒论》的较早版本。北宋年问,高保衡、孙奇、林亿等人奉朝廷之命校正《伤寒论》,在其《校定伤寒论‘序》中石:“自病之急,无急于伤寒。今先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除重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今请颁行。”此书于宋治平二年(1065)刊行,成为后世流行的《伤寒论》。目前,宋代原校本已无保存,现存者只有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赵开美的复刻本(又称赵刻本,简称赵本)。因其系照宋版复刻,所以保存了宋版《伤寒论》的真面目。《伤寒论》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某些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发展并完善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伤寒论》所创立的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并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目录

丛书

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

在售商品

12家店有售 新书6家
167.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