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香港模式与台湾前途

内容简介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中国国家统一进程迈出了历史性一步。这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香港回归是在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指导下成功实现的。,香港回归后,作为祖国统一最后一步的台湾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增加。如何总结香港回归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其所形成的统一模式,对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积极发展,实现大陆与台湾的统一具有重要启示。《香港模式与台湾前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联系,从新的研究角度和新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中国统一问题的历史演变;香港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逐步形成之“香港模式”的基本内涵、特征和历史地位及其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借鉴意义;阐述了台湾政治生态的演变,以及国民党、民进党两党大陆政策对两岸关系和祖国统一的影响;在总结和甄别海内外各种“统一方案”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一国两制台湾模式”的原则性内容;结合香港问题和台湾问题产生的历史和国际背景,重点分析了国际因素对中国统一问题的影响。《香港模式与台湾前途》结论认为,必须从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这些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出发,探讨香港模式及其成功经验对台湾前途的启示。这样方可拓展祖国和平统一问题的视野。《香港模式与台湾前途》是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香港模式与台湾前途》的最终成果,在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时获优秀鉴定等级,荣获国家和北京大学颁发的荣誉证书。

作者简介

潘国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台湾政党政治等,主要著作:《中共党史与党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李义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台办和国务院新闻办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主要学术成果:《均势演变与核时代》、《世界的裂变与弥合》、《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超级智者基辛格》、《台湾十大政治事件研究》、《海峡季风——多棱镜下两岸关系透视》、《政治赌博中的台湾》、《新世纪的国际政治》、《国际格局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际政治与两岸关系新思维》(自选集)(2005年)、《全球化与和谐世界》(2007年)、《地缘政治学:二分论及其超越》(高等院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张植荣,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博士,北京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执行长。1964年出生。专业领域:中国政治与外交、边疆与民族、西藏问题、台湾问题。主要著译:《国际关系与西藏问题》(1994年)、《邓小平外交》(1997年)、《达赖喇嘛的流亡生涯》(1998年)、《中日关系与钓鱼岛问题研究论集》(1999年)、《周恩来与外交部长们》(2000年)、《钓鱼台群岛尖阁列岛问题研究资料汇编》(2001年)、《近代美国对西藏政策实录》(2002年)、《哈佛大学藏学译文集》(2002年)、《当代中国外交新论》(2004年)、《边疆与民族——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2005年)、《中国对外关系新论;地缘政治与睦邻外交研究》(2008年)。主要论文:《海峡两岸关系的演变与特点》、《钓鱼岛问题在台湾》、《亚太时代的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等50余篇。

目录

丛书

国际问题文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