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碑帖导临:邓石如千字文

内容简介

邓石如(1743—1805),清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因避嘉庆皇帝顒琰讳,遂以字行,号完白山人。邓石如是清朝书法史上一位划时代的大家,后人对其书艺评价极高。他的弟子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把他的书法列为“神品”,誉为“四体书皆国朝第一”。邓石如书法四体皆能,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李斯、李阳冰为师,却打破了自李阳冰以来僵化的传统格局,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其篆书结体灵动,用笔自然。他在书法理论上也颇多创见。“计白当黑”之论把“笔不到而意到”的道理具体化了。“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则把虚实对比的艺术理论阐释得明白如话。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完白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而纵横阖辟之妙,则得之史籀,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微方,与秦汉瓦当额文为尤近。”赵之谦则认为:“国朝人书以山人为第一,山人以隶书为第一;山人篆书笔笔从隶书出,其自谓不及少温当在此,然此正自越少温,善易者不言易,作诗必是诗,定知非诗人,皆一理。”康有为评价说:“篆法之有邓石如,犹儒家之有孟子。”《千字文》为梁周兴嗣撰写的四字韵语,首尾连贯,音韵谐美。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知识。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构成了汉文化最基础的启蒙读物。在临习邓石如书《千字文》时,应注意其线条刚健婀娜,裹锋行笔,按中有提,切忌臃肿死板,结构上其造型重心偏上,中宫紧密,以达到朴茂的特征。

作者简介

邓石如千字文邓石如(1743—1805),清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因避嘉庆皇帝顒琰讳,遂以字行,号完白山人。邓石如是清朝书法史上一位划时代的大家,后人对其书艺评价极高。他的弟子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把他的书法列为“神品”,誉为“四体书皆国朝第一”。邓石如书法四体皆能,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李斯、李阳冰为师,却打破了自李阳冰以来僵化的传统格局,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其篆书结体灵动,用笔自然。他在书法理论上也颇多创见。“计白当黑”之论把“笔不到而意到”的道理具体化了。“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则把虚实对比的艺术理论阐释得明白如话。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完白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而纵横阖辟之妙,则得之史籀,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微方,与秦汉瓦当额文为尤近。”赵之谦则认为:“国朝人书以山人为第一,山人以隶书为第一;山人篆书笔笔从隶书出,其自谓不及少温当在此,然此正自越少温,善易者不言易,作诗必是诗,定知非诗人,皆一理。”康有为评价说:“篆法之有邓石如,犹儒家之有孟子。”《千字文》为梁周兴嗣撰写的四字韵语,首尾连贯,音韵谐美。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知识。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构成了汉文化最基础的启蒙读物。在临习邓石如书《千字文》时,应注意其线条刚健婀娜,裹锋行笔,按中有提,切忌臃肿死板,结构上其造型重心偏上,中宫紧密,以达到朴茂的特征。 

丛书

碑帖导临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