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国学百家讲坛·中庸

内容简介

儒学,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建构和影响中国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当今,它们仍然是每位中国人必须承传发扬的文化要素。《国学百家讲坛》集萃历史文化典籍,透过影响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视角,以古鉴今,深入浅出,全方位为您讲解儒学十二大核心命题“仁、义、礼、智、信、诚、孝、恕、忠、廉、中庸、知行”。《国学百家讲坛·儒学:中庸》的核心命题是中庸,中庸是儒家重要的哲学思想。《说文解字》:“中,正也”;“庸,用也”。就是用正确的原则处理事物发展的相互关系。中庸的概念最早由孔子提出,但类似的思想在孔子之前就存在了。《尚书?尧典》:“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尚书?皋陶谟》也有这样的记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周易》将中正、和作为立义言事的准则。其中:言论解析:选录儒学创立者孔子、孟子、荀子、陆贾、贾谊、刘向、王通、董仲舒、柳宗元、周敦颐、王安石、二程、朱熹、王守仁、王夫之、陈确、黄宗羲等文化先贤和历代思想大家对儒学核心命题的精要阐述。其中今文部分是对学说言论的现代汉语的阐释,古文部分是对学说言论的精粹辑录,辅以难解字词的释义。历史事例:从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历史文化典籍中精选真实历史人物传记或事迹,均出自国学典籍的经史子集,涉及《二十四史》、《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等,每个历史事例包含了诸多内容元素,如史学元素(历史时代背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学元素(叙事、对话、议论、例证、诗词、成语典故等)、哲学元素(命题概念、分析逻辑、归纳逻辑等),这些元素都融会于历史事例中,辅助读者去深刻理解和把握相关的国学文化思想。国学百科:通过历史钩沉、历史人物、历史词条、历史典籍、历史典故、历史补遗、历史文物等诸多元素,深化国学百家讲坛的知识厚度和广度,力求让广大读者对中国国学文化的基础知识有进一步熟悉与认识。

作者简介

张传玺(1927—):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57~1961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翦伯赞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秦汉史。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北京史研究会顾问,教育部中学历史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学科命题委员会委员,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大纲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兼历史学科组组长。主要著作有《秦汉问题研究》、《中国古代史纲》、《简明中国古代史》、《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翦伯赞传》等。发表史学论文100余篇。1986年和1999年连获全国广播电视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施德福(1930—):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已出版的主要成果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参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中、下册,任主编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任全书编委和第一卷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材,参编)。宋一夫(主编)(1955—):哲学博士,编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现代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二重结构理论》等学术著作二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

目录

丛书

国学百家讲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