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东魏北齐庄严纹样研究

内容简介

本文以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北方东魏北齐(534~577年)佛教石造像及墓葬壁画中的纹样作为研究对象,由两部分组成。上编,“纹样概要研究”。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考古学的类型学分析,对东魏北齐纹样进行综合梳理,初步建立该时期纹样的基本框架。并归纳出此时期纹样的大体特征及东魏北齐境内各地区纹样的特征。纹样的盛衰及演变过程与当时信仰、意识形态以及历史文化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下编“重点纹样研究”中,主要讨论纹样的宗教及社会含义。我们选择三种较为流行的佛教纹样,如宝塔纹、宝珠纹以及双树纹,从形制分析着手,显示出这些纹样的时代、地区特征。尔后运用图像学及历史社会学的方法,探讨这些纹样出现的背景、含义、社会功能以及宗教艺术与墓葬艺术之间的互动等。本文按文献及实物的考证,认定这一时期流行的覆钵顶单层宝塔纹很大程度上就是阿育王塔。而且论证东魏北齐境内阿育王塔的流行,与北齐皇室的转轮圣王统治思想关系密切。这一时期宝珠纹的最大特点是将宝珠置于柱头上,可以说是“珠柱”或“宝幢”。按佛经的记载,宝幢通常立于佛国净土,所以它的盛行反映东魏北齐时期净土信仰的发展情况。由于山水文化的发展,且在涅磐信仰的影响下,在定州地区双树纹很盛行。

作者简介

苏铉淑,1964年生于韩国全州。1986年毕业于首尔西江大学历史系。1999年毕业于梨花女子大学美术史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2001年在《首尔新闻》当记者。现任梨花女子大学研究生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与美术史。曾发表《东魏北齐宝塔纹研究》、《响堂石窟火焰宝珠纹研究》、《中国南北朝时代宝珠纹研究——以墓葬美术为中心》、《北响堂石窟北洞的转轮圣王象征》(后两篇论文以韩文发表)等论文。

目录

丛书

考古新视野丛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