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再造文明:近代中小学教科书发展中的尝试与贡献(1897-1936)

内容简介

王伟编*的《再造文明--近代中小学教科书发展中的尝试与贡献(1897-1936)》介绍了,近代中小学教科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1840-1896)、发端期(1897-1911)、成熟期(1912-1919)、蜕变期(1920-1926)、转型期(1927-1936)五个发展阶段。教科书作为时代文化选择的体现物,其发展历程不仅生动地反映了近代社会变迁和近代文明演变的轨迹,还与近代中国的历史环境相融合,深刻参与到近代文明的重建与再造的过程中。而近代中国特定的政治环境、社会背景、文化氛围、商业基础等也为近代教科书的“再造文明”准备了应有的条件?br/>论文将近代中小学教科书的内容在客观上看作是编者根据时代需要制作的一种“文本”或“表述”,从中看待民族国家是如何选择、组织和重述“过去”,以总结民族和国家共同的文化传统,再造新的属于自己的文明。在对教科书文本的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归纳法进行质的研究和量的分析?br/>在全面系统分析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论文得出如下结论:近代中小学教科书在整理、选择和传播中西文化的过程中,促进了现代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开创了各个学科教育的雏形并体现其特点,推动了现代科学名词术语的完善,为国人输入了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方式,大范围地有效传播了丰富的全新的现代科学知识,再造了近代中国人的认知视野。面对新旧伦理的碰撞,近代中小学教科书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近代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实施修身教育和公民教育,使国人逐渐走出了传统儒家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规范的包围,开始向以权利和义务来报效社会的现代公民过渡。近代中小学教科书通过传播以“人”为核心的现代伦理精神启蒙,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大大促进了国人个性的解放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近代中小学教科书通过实施个性化教育和美育教育,不仅填补了传统教育的空白,*突破了传统教育束缚人的情感的枷锁,解放了学生的心理感情体验,对国人的人格塑造、思维发展、情感陶冶和个性形成都起到了*其重要的作用,重新塑造了近代国人的价值观念。在近代中国政权频频*迭的环境下,教科书广泛传播了以“民主”“共和”为核心的西方政治理念,改变和重塑了大批青年的政治意识,为中国近代政治的大变革播下了种子。面对民族危机,近代中小学教科书广泛传播民族独立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启发民权思想,促进了近代民族、民权思想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重新塑造和强化了近代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权意识。近代的法律教科书广泛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法治”“契约自由”“制约权力”“司法独立”等法律思想和观念,引导着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观念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各阶层民众的法律意识、心理因素、行为习惯以及日常生活,从而影响着中国近代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历程。面对近代国人日常生活的变迁,近代中小学教科书倡导在现代科学基础上改变愚昧、迷信、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倡导和培养国人养成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良好的待人接物习惯以及做人与做事的习惯,特别是引导人们注重体育锻炼、关注身体健康。在教科书的知识普及、习惯引导和观念浸润下,中国人开始以新的健康文明的标准检验自己的生活及社会?br/>“再造文明”不仅是近代中小学教科书的时代追求,也是教科书编纂者的文化追求。近代中小学教科书在其“再造文明”的历史性尝试中,在“传播全新知识、张扬科学理性”“重塑伦理精神、再造现代人格”“宣扬民主观念、刷新政治理念”“提升教育质量、培育一代英才”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br/>近代中小学教科书发展中折射出的以育人为本的纯粹性对今天教科书的编辑出版中存在的应试化、政治化、市场化问题也具有很强的启示性?br/>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