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长水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谭其骧经典著作,在学术界产生过很大影响。本书分上、下、续三册。上册收有解放前的论著36篇,内容主要是对古地理的考证,对古籍中地理沿革的考证,对几种地理史籍的校补、评校、关于古代若干少数民族的论述和考证、对近代几种关于历史地理的史籍和工具书的评述、作者与师长、友人的通信等。下册收有解放后论文31篇,内容侧重对历史地理的探讨:东汉黄河安流局面出现的原因,西汉以前黄河下游的河道,渤海湾西岸的海侵,上海地区成陆年代的探讨,建镇时间、上海得名以及大陆部分的海陆变迁等问题,并对古代制图学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历史文物上反映出的历史地理问题的研究等等内容。谭其城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正如他在本书序言中所说,他是“一辈子做学问的人。”一生不追求个人著作,而把毕生精力放在教学和历史地理的研究上。解放后由他领导研究和编绘的多卷本《中国历史地图集)就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贡献。这部《长水集》是他“做学问”时的部分心得,虽不系统,却篇篇有“独到识解”。本书包含《长水集(上)》《长水集(下)》《长水集(续编)》。

作者简介

谭其骧(1911年2月25日—1992年8月28日),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嘉善人。中国历史地理学家,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30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系,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生院。新中国成立前,先后任教于辅仁、北京、燕京、清华、浙江、暨南等大学。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1960年获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称号。九三学社社员。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科的创始人之一。1934年与顾颉刚等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早年研究地理沿革、疆域史地和民族问题,自成体系。1955年起主持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并致力于黄河水系的研究,对黄河史研究作出贡献。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等,《中国历史地图集》1986年获上海(1979-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谭其骧先生主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被称为史学界的两大基础工程之一(另一工程为二十四史的点校),从开始设计到完成历时30年之久,为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目录

其他版本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