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在中国人民大学,很早就有过组织编写研究生教材的动议。但那时,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尚欠规范。不仅各类课程基本上按二级学科(专业)设置,口径偏窄,同一级学科甚或二级学科(专业)的课程,差异亦很大。而且,有些课程,也与本科阶段拉不开档次,教学内容重复。所以,编写研究生教材这项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只是在某些学科或专业做过尝试,并未提上整个学校的议事日程。1996年4月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那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思路,并且,根据培养跨世纪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相应调整了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以此为契机,从1997年起,我们对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革:(1)适当加大课程教学在整个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比重。(2)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培养阶段的课程设置作为一个系统,通盘考虑,拉开档次。按照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设置课程,确定教学内容。(3)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拓宽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领域,在各学科类内设置所有专业通开的核心课程——学科基础课。(4)统一课程设置标准,建立一套由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等四个类别组成的规范化课程体系。打下了较为规范化的课程体系这个基础,我们即着手组织编写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所编教材的重点是:全校所有学科通开的公共课教材以及分别在各个学科门类通开的学科基础课教材。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便是我们组织编写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教材。编写研究生教材,本来就是一件新鲜事物。编写建立在规范化的课程体系基础上的硕士研究生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教材,难度就更大了。因此,我们迈出的这一步,既具有探索性,又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当然,我们深知,这一批今后陆续出版的硕士研究生教材,肯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还需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我们也深信,只要方向明确,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我校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将会日臻成熟。

目录

在售商品

24家店有售 新书0家
3.28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