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衡阳城乡经济低碳化发展及制度建构: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与低碳化对接研究

内容简介

经济低碳化发展是民生要求,关系人民生命健康;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关系子孙后代;同时是执政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最大的政治!衡阳城乡经济发展虽处于不同的阶段和层次上,但只要因地制宜就可以实现城乡经济低碳化发展的目标、要求的同一性与形式、手段的差异性相结合的对接,将城市的低碳技术、资本优势与农村的低碳资源、空间、劳力等优势相结合,如利用农村风力、水力、生物质等资源发展新能源,还有广阔的荒坡、滩涂可以大量用来发展太阳能,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在城乡实现低碳化发展。《衡阳城乡经济低碳化发展及制度建构: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与低碳化对接研究》在对衡阳城乡经济低碳化发展现状开展持久、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城乡经济低碳化发展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因地制宜,以企业为载体,利用城乡不同的资源条件,探讨了城乡工业化与低碳化的对接途径;以家庭农场庄园为载体,以循环经济、综合利用为手段,探讨了农业产业化与低碳化的对接途径;以县域经济为载体,以发展绿色能源为手段,探讨了城镇化与低碳化的对接途径。这些途径、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制度体系的建构;离开了制度体系的建构,一切都是空话!所以,我们最后重点进行了制度建构的系统探讨,着重从理念、规则、体制、机制全方位提出了促进、保障低碳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建构的建议:通过低碳文化观、发展观、创新观以构建低碳理念性制度,树立价值导向;通过低碳法规体系、评价体系、责任体系以构建低碳规则性制度,将价值理念硬化为必须遵循的法规准则;通过低碳监督体系、保障体系以构建低碳体制性制度,解决谁来执行、监管低碳规则的问题;通过低碳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构建低碳运作性制度,解决怎样执行、监管低碳准则,从而切实推动、保障衡阳经济低碳化的顺利发展。

作者简介

谭忠真,1955年生,硕士,教授,湖南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衡阳市情与对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衡阳市城乡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专家,《衡阳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执行主编,省级精品课程主持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和制度经济,1999年与这个体制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邹东涛教授一道首次提出“制度生产力”理论,在《改革内参》、《经济学动态》、《中国下业经济》、《生产力研究》等权威杂志上发表“制度更是第一生产力”、“制度是最基本层次的第一生产力”、“制度生产力的体系及其测度”等论文30余篇;出版《转轨的中国》等学术专著4部、主编与参编教材4部;参与国家课题3项,主持完成省级课题6项;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制度更是第一生产力》获中国生产力学会第二届全国优秀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论文特等奖;《制度生产力:理论与运作》获湖南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四等奖;2008年主持第32期“三湘论坛”“民族复兴核心竞争力:制度生产力及建构”获得学界与会专家一致好评与高度赞扬(见2008年4月20日湖南日报)。阳玉香,女,副教授,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衡阳市情与对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衡阳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副主编;主要从事低碳经济发展及实证研究,主持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低碳城市的评价体系及实现路径研究》,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碳金融体系构建研究》、衡阳市社科基金项目《衡阳绿色低碳发展的途径分析与体制机制建构研究》等各类课题共7项,在《统计与决策》、《湖南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来源刊4篇。系列论文《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获衡阳市第十一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目录

丛书

衡阳市情与对策研究中心系列丛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