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精准管控研究

内容简介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民幸福和民族未来,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乃“久治不愈”的“顽疾”,具有危害的直接性、危害的隐蔽性、危害的积累性、危害产生的多环节性、管理的复杂性等。当前以“放心”冠名的食用农产品屡见不鲜。这说明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成为国家治理中的一道难题。一是对国家管控农业质量的思想做了系统分析和概括,总结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的演进特点和演进规律。二是从食用农产品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与共的视角,提出食用农产品监管、生产、消费三位一体的精准管控系统理论观点。三是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全面、系统、完整的精准管控知识结构与理论构架。(1)基于对霍尔三维结构的修正,从纵向过程维度、横向资源维度和深向创新维度,提出了“精准管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深向提升的能力建设三维体系:过程维、资源维和创新维。(2)从动力来源类型、动力来源方向和动力来源主体三个维度,构建了“精准管控”动力机制。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对“精准管控”运作过程进行了深度分析,从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动员、异议四个精准管控运作过程遵循的步骤,对“精准管控”利益联盟的形成过程、异质行动者的转译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利益联盟”为基础,从动力来源类型、动力来源方向和动力来源主体维度,构建了“精准管控”动力机制,准确把控各联结主体的利益关系与动力要素。(3)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适用的“精准管控”评估指标体系。四是尝试多案例研究与扎根理论深度融合的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过程中数据资料来源的多样性,确保三角验证原则的实现,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增强研究结论、理论贡献、实践启示的可靠性。项目组通过多案例研究与扎根理论深度融合,利用数据编码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管控进行深度探析,构建了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相关利益主体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参与,政府借助云应用、可追溯技术主导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管控理论。这将丰富智能化、信息化等前沿技术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管控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理论。

作者简介

肖湘雄,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15年晋升为教授。2008年至今被聘为湖南省社科普及志愿者,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2009年至今选为湖南省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理事。2009年至今担任《卫生软科学》等期刊编委会委员。2010年至今被湘潭市社科联聘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专家。2012年至今被聘为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专家。课题负责人曾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项。课题负责人为农村基层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农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做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领域的专题报告数十场/次,多次参加地方政府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编制和咨询工作,多次受邀参加湖南省地方政府部门组织召开的“三农”问题专家论证会,多次作为特邀专家参加湘潭电视台“新闻观察”栏目主讲,多次受《湘潭日报》邀请进行专家访谈。科研成果获省级政府部门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10余项;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书面年会优秀论文奖、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奖以及省级研究会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余项。科研成果在“2012中国?湖南洞庭湖发展论坛”大会上得到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同志的充分肯定与表彰,一些科研成果相继入选由湖南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组编的《湖南省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汇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2013,2015),该系列成果汇编集中展示了近几年湖南省软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对加强软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与共享具有很高的价值。

在售商品

55家店有售 新书50家
15.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