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感悟领导

内容简介

古今中外,大千世界,领导者无处不在。无论是男女还是老幼,在各种组织内被称为领导者的人比比皆是。年少者今天不是领导者,明天将成为领导者;年长者今天领导别人,退出领导岗位后又不可避免地被人领导;有的人即使在工作单位里不是领导者,由于是家庭主角回到家里也是“一家之长”的领导,甚至还要领导相当级别的领导者。如果从思想层次上进行分析,领导不完全是一种地位职务,在人际间随时随地存在的积极而且常常引发互动的影响力也是一种潜在领导。它既会影响别人,也会受别人影响。达就是说,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领导者,不是现实的,便是潜在的;不是长期的,便是即时的;或者是几者兼而有之的。由此可见,如何做好领导工作,当好领导者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的学问,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合、不同条件下充当领导者的角色。同时,领导也不仅仅是伟大人物的专利,而是每一个平凡者都能学习且能付诸实践的科学和艺术,是一种人生不可或缺的智慧。

作者简介

翁礼华,1945年生,1962年入杭州大学(今浙汇大学西溪校区)化学系,1967年毕业,当过技术员、工程师、厂长、研究所长,1979年被评为“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批省劳模。80年代从政后历任奉化、鄞县县长,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财政厅厅长兼省地方税务局局长及省国资办主任。2003年从财政厅卸任后,改任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中国财税博物馆馆长,浙江大学特聘教授、财经文史研究中心主任。20年的从政生涯,红红火火,睿智通达的他,认为做官只是一个过程,是发挥自身价值的一个平台。从1993年开始,他不仅把浙江财税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坚持全省财政改革“以人为本”、“四两拨千斤”、“省管县”、“地税与财税合詈办公”、“让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实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而且独辟蹊径,以经济视角面对历史,写出了大气磅礴的系列财税文化散文,成为令人瞩目的专家型、学者型官员。历任财政部部长和国税总局局长对他赞赏有加,刘仲藜说他的书“融历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项怀诚称赞他“对财税史典籍涉猎甚广,研究有素,说起来旁征博引,头头是道”;金人庆说:“现在能写财经杂文数他第一,……不搞财经的人愿意看,搞财经的更愿意读”。著名作家黄亚洲说他是一眼“深井”,作品深刻,视角独特,在短短的几年里写出几百万字,令专业作家望尘莫及。省作协多次为他的作品举办专题研讨会,2000年中国作协吸纳他为会员。翁礼华被称为“中国财税散文第一人”。中国财税历史源远流长,浩瀚庞杂,当他把财税思想演绎成一部部著作后,他觉得还不够厚重,于是,在其倡议并努力下,位于杭州吴山的中国财税博物馆诞生了。站在博物馆学术楼的阳台上,面对湖山、斜阳,他常常感怀:人生如白驹过隙,唯有文化是永恒的。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