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

内容简介

《共识》编写委员会特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傅瑜教授针对疼痛的处理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述。脑血管病患者常伴有呼吸循环系统的问题,急性的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常危及生命,慢性症状会降低生活质量。如何更好地处理卒中不同阶段心脏损害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以更好地支撑患者的二级预防、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大限度地延长生存时间,《共识》编写委员会特邀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刘广志教授进行深入阐述。皮肤作为人体大的器官,在卒中后常有不同的损害表现。皮肤的问题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人体是一个精密完善的系统,皮肤可以敏感地表达身体系统整体运行的状况,也是全身营养状态、免疫功能、情绪波动、护理质量和药物安全性的“晴雨表”。《共识》编写委员会特邀宣武医院皮肤科专家张海萍教授针对卒中患者常见的皮肤损害管理方案进行专业指导。中医中药是脑血管病治疗和预防的重要科学手段。中西医联合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也逐渐得到了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在卒中患者全病程管理中,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思维方式和中药的减毒增效作用,与规范的西医西药诊疗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并且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认同。《共识》编写委员会特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脑病专家孙林娟教授以中医脑病的视角,编写中医中药在治疗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方面的理念和具体方法,以供脑血管病专业医务工作者参考。由于篇幅所限,在经过多次专家的集体讨论后,《共识》仅聚焦以上9个临床常见的方面,虽然不能穷尽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的全部内容,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促进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提高患者生存期间的生活质量。在此衷心感谢各专业领域专家同道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感谢撰写团队的秘书张佳博士的协助以及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各位编辑的审校工作。2021年9—12月,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发起了针对全国18个省级行政区、135家医院神经内科“卒中后患者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情况”的调研,调研工作及得到的数据为《共识》的编写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此对参与调研的所有同道表示感谢。限于不同学科领域循证医学支持证据的级别不同,《共识》并未作出指南级别的推荐和建议,也未提供循证标准化推荐级别的标注,其目的仅希望为更多的脑血管病从业人员提供相关临床工作的参考建议。《共识》也适合神经病学、精神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全科医学、中医脑病专业的医学生学习以及卒中患者的照料者参考。

作者简介

赵性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党总支部书记,血管神经病学科主任。在学科领军人物王拥军教授的带领下,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逐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神经病学中心。2017—2021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连续荣获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神经病学专业。现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卒中内科专业主任委员、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秘书长、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影响因子400余分。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登峰计划”“学科带头人”等,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之名医”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王春雪,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科主任,睡眠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卒中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副会长及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医体融合与脑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卒中杂志》副主编及编辑部主任。长期从事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全面管理、情绪睡眠认知及行为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专业书籍6部。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参与多部指南及专家共识的编写及制定。曾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20年率领团队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光荣称号。2015年,组建神经精神医学交叉学科,是中国首次将神经科学、精神医学、心理学和睡眠医学整合为一体的跨专业综合性创新学科。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