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关于时间意识的贝尔瑙手稿

内容简介

本书由胡塞尔1917-1918年在贝尔瑙沉思时间意识难题的速记手稿所组成,前承《内时间意识现象学(1893-1917)》,后启《关于时间构造的后期文字(1929-1934)》,构成了胡塞尔时间意识现象学思想“三部曲”极为重要的中间环节。通过贝尔瑙手稿,有兴趣的读者会发现:胡塞尔新的时间意识现象学与早期时间观相比取得哪些本质的进展;胡塞尔为何且如何回到“布伦塔诺—亚里斯多德学说”的近处;在通向“chaoyue论逻辑”难题的深化个体化问题域的研究中,胡塞尔又如何阐发时间性和观念对象的学说。丛书简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于1994年10月在南京成立,与香港中文大学现象学与当代哲学资料中心合作,编辑出版《中国现象学文库》丛书。丛书分为“现象学原典译丛”与“现象学研究丛书”两个系列,前者收译作,包括现象学经典与国外现象学研究著作的汉译;后者收中国学者的现象学著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Husserl,1859-1938),著名德国哲学家,人称现象学之父。1886年起在哈勒大学以导师身份教授哲学,1901—1916年分别在哥廷根大学及弗莱堡大学担任教授,直至1928年退休。退休后仍继续从其“现象学”(phenomenology)研究。他将现象学定义为对意识本质结构的科学研究,指出意识总是朝向某个客体,不管它是物质的,还是跟数学一样是“观念的”。要获得现象学的观点,必须透过一连串的现象“还原”,描述意识的本质特征(即意识的“意义”)。他认为这些意义(与康德的范畴相同)是普世与必然的。译者简介:肖德生,哲学博士,广西大学哲学系教授,广西大学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象学、欧陆哲学,关注时间意识现象学研究十多年,旁涉中西意识哲学比较研究。兼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中文版《胡塞尔文集》编委。

目录

丛书

中国现象学文库

在售商品

53家店有售 新书22家
35.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