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张道一论民艺

内容简介

千百年来,中国的民间艺术自生自灭,犹如山花烂漫,成为广大劳动者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创作来讲,民间艺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文人从中吸取养料,却又嫌它粗俗,所谓“不登大雅之堂”。这种历史现象,只有少数伟人慧眼能看出,如鲁迅、高尔基等,并给予特别的尊重,更多的人是不屑一顾的。有意义的是,当我国社会转型,民间艺术无应变能力,由衰退几近消亡之时,却引起了国人的关心,甚至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焦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国务院也颁发了文件,并规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以“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为主题,有的提出了“寻找回家的路”!家园依在,确实需要保护。拆门窗、揭砖瓦、倒柱础的现象已很严重,家园的路也堵塞得不畅通了。重要的在于认识,这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之所在。根之不存,五千年的文明将会中断。我们研究民艺的意义即在于此。民间艺术是从劳动者心中长出的花,花开花落,自生自发,犹如群星灿烂,仿若百川汇流。啊,民艺!你是民族文化的一块重要基石,是心灵之表,艺术之根,艺术家从这里取法借鉴。欣赏民艺,会使人想起生长的故土,——那乡音、乡情之美;研究民艺,会使人深刻地理解艺术,——艺术与生活之缘。

作者简介

张道一,男,山东齐东县九户镇(现属邹平县)人。1949年入华东大学文艺系,1951年转入山东大学艺术系学习。1952年毕业后任教于华东艺专。自1953年至1957年先后跟著名美术家陈之佛教授、庞薰琹教授研修图案和工艺美术史论。1958年起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1994年1月调往东南大学,创建我国第一个艺术学系,并获艺术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为东南大学艺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曾荣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研究生教授称号、全国图书奖等;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2005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发“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第二、三、四届成员和召集人,中华美学学会第四、五届副会长,江苏美学会第三、四、五届会长,江苏政协第六、七届委员。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评委,全国博士后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艺术指导、民间工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美学会名誉会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