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救赎之星

内容简介

《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救赎之星》一开篇就指出,死亡是人类自诞生那天起就挥之不去的梦魇,它时时刻刻缠绕着人类,无孔不入地炫耀着自己的威力,得意洋洋地嘲笑着人类短暂易逝的生命。在这篇充分体现其文学天赋和想象力、极富感染力的文字中,罗森茨维格以极其尖锐的形式凸现了人类生存的内在矛盾,并指出,正是基于解决这一矛盾的需要才诞生了哲学。在罗森茨维格看来,哲学,就其根本任务来说,既不是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也不是回答人是否能够认识世界的问题,而是教会人们如何摆脱对于死亡的恐惧,并进而获得真正的生命。显然,罗森茨维格对哲学的这种看法是同人们对于哲学、包括哲学对于自身对传统的看法是大相径庭的。由此出发,罗森茨维格又进一步区分了新旧两种哲学。所谓的旧哲学,指的是从公认的“哲学之父”古希腊的泰勒斯开始,到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为止的西方哲学;而所谓的新哲学,是黑格尔之后的,以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思想为代表的哲学。新旧哲学的不同在于它们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罗森茨维格把新哲学的思维方式又称为“新思维”。总体上来看,旧哲学认为,消除人类对于死亡恐惧的唯一办法是将个体消融到“全”(All)之中,此时的个体不再是个体,而变成了“全”的一部分,因而可以借着“全”的力量对抗死亡,甚至获得永生。罗森茨维格认为,旧哲学的解决之路仅仅是动听的谎言。因为这套解决办法预设了一个前提,即:个体无法独自面对死亡,只有“全”才有这个能力,个体在“全”面前是一个软弱无力的可怜虫,毫无独立的价值。作为亲身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的生与死的考验的士兵,罗森茨维格清楚地知道,当死亡真正降临时,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面对死亡,始终是个体的事情。因此,旧哲学的解决办法在当人真正地直面死亡时毫无效力。而新哲学则与此不同,它给予了个体以充分独立的地位,它虽然仍然无法单枪匹马地对抗死亡,但至少它不需要在斗争的过程中放弃自身,它有着自身的价值,这价值虽然不一定很大,但却无法抹杀,也不可替代。新旧哲学的这种根本上的不同,造就了它们表现形式的不同。

目录

丛书

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

在售商品

49家店有售 新书35家
15.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