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德语修养小说研究

内容简介

“修养”(Bildung)是产生于德国18世纪下半叶的一个综合人文概念。修养小说(Bildungsro-man)由“修养”(Bildung)和“小说”(Roman)两词复合而成。德国以外的学界传统把修养小说视为德国特殊体裁、德国思想史的一部分。Bildung含有人格塑造、成长发展和教育的意思,《文学论丛·北大欧美文学研究丛书:德语修养小说研究》将Bildungsroman拟译作“修养小说”,并非因为这个译名与原文具有更全面的对应关系,而是考虑到修养小说与修养的同源关系。《文学论丛·北大欧美文学研究丛书:德语修养小说研究》在导言部分系统解释了修养的含义,梳理了修养小说的创作与诗学发展,最后简要勾勒了修养小说的基本特征。第二部分对十四部学界公认的修养小说类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展示它们如何以各自独特的形态,使修养小说变得丰富多彩。

作者简介

谷裕,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1991-1997年就读于德国波鸿大学,攻读现当代德语文学、中古德语文学及天主教神学,获文理博士学位,1998年起在北京大学德语系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从中世纪到19世纪末的德语国家文学史、德语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主要发表物:学术专著:《君特一库纳特作品的艺术结构和思想体系》(德文,1998)、《现代市民史诗:十九世纪德语小说研究》(2007)、《隐匿的神学:启蒙前后的德语文学》(2008,第二版2010);学术译著:《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作者:瓦肯罗德,2001)、《耶稣会简史》(作者:哈特曼,2003)、《面向终末的美德:罗马书讲疏》(作者:佩特森,2010);另有多篇学术论文、译文。

目录

丛书

文学论丛

在售商品

31家店有售 新书2家
120.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