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农业社会企业

内容简介

构建产业化、现代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直是我国不断往前推进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关系着粮食供给、农户增收乃至于国家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从目前国家农业产业政策所面向的主要关注点以及学术界的研究趋向来看,如何增强面向农业的生产性服务创新和制度性创新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所在。为了解决生产性服务支持不足所导致的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以及农户收入不稳定等问题,农业生产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契约农业运作模式,比如目前应用广泛的“龙头企业+农户”的订单式农业和农业合作社等。但是随着实践应用的深入,这两种形式也逐渐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订单式农业模式下,农户的弱势地位导致遭遇各种违约行为,致其利益受到侵害;农业合作社尽管可以整合农户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户群体的经营规模、扩张能力和市场交易中的谈判力和影响力,却往往由于资源不足以及监督成本等问题导致运作效率低下。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农业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而且极大影响了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可以说,只要资源的“过度逐利”目标没有改变,上述两种契约农业模式的缺陷就不会完全消除。社会企业的出现为解决上述农业契约安排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社会企业兼具社会公益性和商业可持续性的特质,使其可以很好地应用到农业领域。在《农业社会企业》中,农业社会企业就是指社会企业这一组织模式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把面向农业的涉农型社会企业简称为农业社会企业。基于社会企业运行宗旨的角度,农业社会企业可以认为是以帮扶农户为首要目标,同时依靠参与涉农商业活动获取经济收益、维持自身运转的企业组织。从运营过程的角度可以对农业社会企业的界定进一步细化,认为农业社会企业是通过高度社会嵌入的方式,基于合作与互惠的契约模式,辅以自身较为充裕的要素资源,在优先满足农业生产及农户群体发展需求目标的同时,通过参与涉农商业活动获取经济收益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比如具有一定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农业社会福利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部分在工商部门注册但从事公益活动的农业企业。在“社会企业+农户”模式下,农业社会企业会基于社会价值目标,更加兼顾弱势农户群体的需求,并通过生产性服务创新,提供面向农户发展需求的综合服务支持体系以及完善的问题解决方案,从根源上解决农业供应链的合作低效率问题及农户发展需求问题。可以说,“社会企业+农户”模式恰好可以满足前文所提到的国家政策的需求标准:有组织的较强的社会力量、综合性的生产服务支持体系以及公益性服务理念。不但很好地克服了订单式农业和农业合作社存在的缺陷,也将契约农业的体现形式拓展到一个新的范畴。《农业社会企业》的研究目的在于将社会企业的概念引入农业经济领域,探讨“社会企业+农户”这一契约农业模式的具体内容及实现过程,揭开农业社会企业的运作“黑箱”——农业社会企业嵌入农业供应链网络,通过探究其嵌入机制(嵌入理论)和动力机制(注意力基础观),实证分析其嵌入的价值实现机理;通过农业社会企业嵌八的契约优化,探究其供应链合作的决策机制。

作者简介

刘鲁浩,男,1979-,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长期专注于运营与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本运作等相关领域,在学术及实践上都有较深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及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主编及参编教材三部、专著一部,帮助十余家知名企业完成供应链战略规划、企业资本运作等咨询项目。谢家平,博士,男,1963-,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山学者特聘教授,曾获上海市教委育才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所编著《供应链管理》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材。聚焦管理科学,绿色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创新创业的定性、实证与量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重大课题1项,国家自科面上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6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录

丛书

转型时代的中国财经战略论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