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新文学丛刊:风萧萧

内容简介

《风萧萧》是一本奇书!抗战时期的“孤岛”上海,秉持独身主义的青年哲学研究者“我”,美国海军军官史蒂芬夫妇、百乐门红舞女白苹、光芒万丈的混血美女梅瀛子,具有音乐天赋的美国少女海伦……一干人的情感纠葛中参杂着中、美、日三方间谍的较量,那些偶遇有刻意的安排,那些猜忌有另外的真相,那些真真假假的情感波澜有虚有实……整个故事读起来有轻轻松松、谈情说爱、杯酒言欢的惬意和婉转动人,同时也蕴含着人生之路的探寻意味、斗智斗勇的不露痕迹、暗涌潜荡的惊险刺激。抗战艰苦的1943年,这部小说在重庆的报纸连载,引起巨大轰动,"重庆江轮上,几乎人手一纸",再现"洛阳纸贵"。这部小说雄踞当年“畅销书之首”,这年也因此被称为“徐訏年”。《风萧萧》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言情、间谍畅销小说的先河,是类型小说的典范。这部作品一度被视为“特务文学”受到批判,进入新世纪,因雅俗共赏的趣味、浪漫唯美的色彩、生命哲学的意蕴等多重价值重新被重视,再度焕发不竭的生命力和艺术光彩。正如王蒙先生所言:“现在读起来,仍然令你爱不释手。”

作者简介

徐訏(1908—1980),浙江慈溪人。一位曾被称为"鬼才"的教授作家,林语堂认为他是与鲁迅齐肩的“20世纪中国伟大的作家”。在港台评论界,他被视为“世界级”作家,是文学全才,小说、新诗、散文、戏剧样样都写,样样都精。”徐訏1927入读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获得哲学学士学位,留校担任助教,并修读心理学,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有相当了解。1933年赴上海,从事写作、任职杂志。1936秋,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哲学。1938初回国,到已成"孤岛"的上海,致力写作,卖文为生。1937年徐訏发表了第一篇中篇小说《鬼恋》,一举成名。1943年,《风萧萧》的畅销让他名声大噪。1950年,徐吁只身离开上海去了香港,之后在香港和台湾住了近30年。期间创办杂志、写了60余部著作,在香港、新加坡的大学任教,四处讲学,声誉遍及海外各地。1980年,徐訏病逝于香港。评论家认为,徐訏的写作结合了西方现代派的风格,擅长心理分析,将普通的爱情、婚姻与哲学思索奇妙地结合起来。他的很多作品既充满浪漫、唯美色彩,又具有现代主义的深刻性。在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史上,他具有里程碑的作用,这是他对现代文学的特殊贡献。

目录

丛书

新文学丛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