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分析达摩禅、道信禅、东山门、坛经的禅以及早期禅宗对于金刚经和般若心经的诠释,认为早期禅宗以如来藏思想的“自心”为内容议题、以般若波罗蜜多为形式显示的方,充分发挥了究竟无所得的“虚宗”风格。关于缘起之理境,早期禅宗依“自心现量”建立空相应缘起,说明为自心所现,而自心及皆空寂无生;关于实现之果德,早期禅宗认为,无所得的修学成全面而的智智、不染生死的自由解脱、悲智圆满的无上正等觉;关于修行之道路,早期禅宗所用禅方便各有不同,但共通的旨趣皆是遍学而于都无所行、无所住、无所证。故从形式与方而言,早期禅宗的修学即是甚深的“行般若波罗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