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对目前方志研究中“历史书写”的研究范式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并以之对明清安庆地区方志展开整体研究,进一步拓展完善了“方志书写”的具体研究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将明清安庆方志视为理学教化笼罩下被书写、建构形成的文本,突破以往相关研究只是局限于方志中“列女”书写的角度,将“孝友”“忠义”“忠节”“理学”“隐逸”等方志中重要门类的人物传记均纳入考察,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明清理学教化渗入方志书写的具体路径、机制和限度,从整体上全面考察了理学教化与方志书写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明清方志书写中国家意志和地方意识的博弈互动,尤其是清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政权如何在方志书写中以理学教化为工具,逐步掌控地方历史书写的话语权,获得地方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进而不断强化国家认同的过程。而清初统治者利用理学教化获得以安庆为代表的汉族文化地区的认同,同时其实也是接受和认同中华主体文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