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舞蹈人类学十讲(艺术人类学经典译丛)

内容简介

作为交叉学科,舞蹈人类学主要有两条研究路径:一种是遵从和套用传统人类学的方法,以舞蹈作为案例来验证已然存在的认识;还有一种是以动作研究为核心,在人类学理论和以舞蹈为代表的人类身体活动之间找到理论的接洽点,《舞蹈人类学十讲》充分显示了德里德•威廉姆斯在后一种路径上的尝试和努力。她从人体运动的人类学理论前沿,对西方学术中涉及舞蹈的各种学说和理论进行了系统性批判,涉及西方神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生物学、语言学、文学、舞蹈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同时,她将“人类为什么跳舞”这种哲学式的追问置于变化的观念中,自然地呈现出学术史的谱系和结构,在此基础上寻找动作和人类行为的语义内容之间的关系,意在彰显和强调作为隐性知识的动作在人类文化生活中的存在方式和作用。

作者简介

德里德•威廉姆斯(DridWilliams,1928—2018)出生于美国俄勒冈州,美国舞蹈学学者,舞蹈人类学奠基人。于1975年获得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师从爱德华•埃文思-普里查德(EdwardEvans-Pritchard,1902—1973)和埃德温•阿登纳(EdwinArdener),论文《动作在特定符号系统中的作用》(TheRoleofMovementinSelectedSymbolicSystems)是牛津大学有史以来第一篇有关舞蹈的博士学位论文。曾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肯尼亚进行田野调查并教授舞蹈人类学,主编《人类学和人体动作》(AnthropologyandHumanMovement)(两卷本,1997,2000),撰写《舞蹈人类学十讲》(1991,2004),创办《人体动作人类学研究》(JournalfortheAnthropologicalStudyofHumanMovement)杂志。刘晓真,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2015—2016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访学。出版专著《走向剧场的乡土身影——从一个秧歌看当代中国民间舞蹈》《舞蹈人类学导论》《舞蹈学摭论》,译著《世界舞蹈史研究文选——历史演变与舞蹈文化批评》《舞蹈人类学十讲》,合著《图说中国舞蹈史》《秧歌》。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