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丛枝菌根真菌与氮循环

内容简介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简称AMF)可以与陆地上80%的植物形成共生体,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其根外菌丝细而长,可以生长到根系达不到的土壤中或微团聚体中,甚至可以在作物残茬和衰老根瘤中增殖,从中吸收氮素,供自身生长发育或将部分N转移给宿主植物,在土壤氮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氮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强,常规盆栽或分室法难以阻止氮素在不同室之间扩散,关于AMF菌丝对不同形态氮素的能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离体菌丝或RiT-DNA胡萝卜根试验中,而且关于AMF菌丝对宿主植物吸收N贡献的报道不一,从无,到少量,到大量均有报道。为了更好地揭示菌丝氮素营养的贡献与机理,需要具有相应有效的研究方法。隔板/膜分室与半液培(semi-hydroponicculture)相结合系统利用空气隔板或者斥水膜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土壤或基质中养分和水分的流动,为解决上述菌根氮素营养研究问题提供了一个新途径。《丛枝菌根真菌与氮循环》第一篇采用隔板/膜分室与半液培相结合系统及15N标记示踪法,系统地研究和比较了AMF或菌根共生体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能力。

作者简介

李侠,女,汉族,山西稷山人,1981年生,博士,现为山西大同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土壤微生物环境调控,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山西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和大同市重点研发项目各1项,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2项。主讲课程有植物生理学、生物统计学和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