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知心书第五辑:安全型依恋+恰到好处的界限+被傲慢绑架+允许自己不快乐+被虚构的焦虑

内容简介

《安全型依恋》从小建立的情感安全是一个人自主发展和自由选择的基石!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太多的亲近会让人变得依赖和脆弱:父母不应该抱婴儿抱得太多,老师不应该和学生过于亲近……然而,研究证明,事实恰恰相反:多抱抱婴儿,他们会成长得更好;多跟学生亲近,他们会学得更好!尽管有诸多研究表明安全型依恋的种种益处,但当下社会对个人自由的的推崇也让越来越多人陷入孤独感、脆弱感、易挫感。《安全型依恋》一书旨在帮助读者在独立和依赖之间找到平衡,最终建立健康持久的人际关系。书中考察了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三种依恋模式对一个人社交能力、情感关系以及身心健康的影响,区分了能够给双方带来有益影响的正向依恋关系和具有危险后果的情感依赖关系,并探讨了培养积极互依的人际关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帮助人们实现自我成长,进而赋予生活以意义。对婚姻、孩子教育、友情和职业关系来说,这是一本既实用又具体的书。《恰到好处的界限》每个人都需要独处,但又无法忍受孤独,所以要在自我和他人之间建立合适的界限,但合适的界限是以丰富的内在资源为基础的。当变化无常的世界压迫着我们,是这些内在的力量为我们提供庇护,让我们不会做出浅薄无知、冲动和过于情绪化的反应。这就是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本书旨在帮助我们发现并调动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行为——这些行为无论好坏,都是心理防御的结果——最终促成改变,获得进一步的心理平衡和自信。本书还考察了人生各阶段心理防御机制的发展情况,探讨了在不同的生活情景下这些机制是如何起作用的,从而帮助我们找到一种新方法,去发现有效的内在力量,渡过人生难关。《被傲慢绑架》自恋文化由来已久,为什么在今天这个时代,突显自己变得如此重要?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当前的社会关系已经高度媒介化。社交网络将自拍照片和视频无限传播,导致了“自我之旅”的新幻象——人们宣扬彼此友好,但其实都想支配他人。幸好,人际关系心理学为我们理解这类人的行为及其背后的推动力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线索,并帮助我们弄清楚他们为什么不断以碾轧他人的方式来肯定自己。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和分析研究,本书作者洛朗·施米特总结出自恋者的四种类型:显性自恋者、隐性自恋者、道德自恋者、自恋变态者。这将帮助我们辨别身边形形色色的自恋者,了解他们的战术、工具和策略,从而能够区分他们是真的具有优点,还是自我过度膨胀的平庸之辈。本书还告诉我们,唯有肯定自己的自由意志和判断自由,才能让人在面对自恋者的控制手段时进行反抗和不服从。《允许自己不快乐》您想做一个“快乐的傻子”,还是“不快乐的清醒者”?“幸福就像奶油糖,全凭自己的双手!”如果真是这样简单,又如何解释魁北克人的高抑郁率和每年上千的自杀人数?在《允许自己不快乐》一书中,马克-安德烈·迪富尔没有给出幸福秘诀,反而更关注长期逃避内心痛苦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如果不去试着感知痛苦,短期内可能会让自己得到保护,但长此以往,可能会失去感知幸福的能力。总是逃避痛苦的您,当幸福来临时,是不是还要逃避幸福呢?”本书内容深刻而不失通俗性,它是作者多年来接触那些走出绝望和重新发现生活滋味的人们的结果。通过对自杀危机的寻根溯源,我们可以更好地度过人生必经的不幸。《被虚构的焦虑》调查表明:对预期的焦虑,已经替代了过去和童年不幸,成为困扰人们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那么,夹杂在日常快节奏和未来不确定之间的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属于自己的未来?又是否拥有比想象中更多的面对未来的必要能力?作为心理治疗师,阿兰·布拉克尼耶的工作并不是提出普遍性问题,而是为想要缓解未来焦虑的人提供心理支持。在《被虚构的焦虑》一书中,阿兰·布拉克尼耶阐述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的五个积极步骤——如何渴望并尝试了解我们将会面临的风险?如何借助我们过去的经验去设想未来?如何专注事物本质而不会茫然无措?如何对新生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如何鼓起勇气去梦想一个可能的未来?这五个积极步骤是阿兰·布拉克尼耶“未来心理学”的核心,可以帮助我们与未来的世界产生共鸣,并为我们当下生活中的问题提供答案。

作者简介

作者克里斯托夫·安德烈,法国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及情绪障碍专家。著有多部畅销作品,如《恰如其分的自尊》《与生俱来的七情》《无处不在的人格》《害怕陌生人》《幸福生活的秘密》《心理医生的人生故事》《内在疗愈》《生活中的心理学》等,广受世界各地读者欢迎。丽贝卡·尚克兰,法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勒诺布尔一阿尔卑斯大学副教授及社会情绪能力专家。着有多部畅销作品,包括《感恩的力量》等。阿兰·布拉克尼耶,法国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医师,曾任法国巴黎十三区心理健康协会主席,巴黎萨伯特慈善医院精神分析与精神疗法实验性研究协会主任、临床心理医生学院名誉教授。著有《你好,焦虑分子!》《恰到好处的界限》《被虚构的焦虑》《母亲与儿子》《父亲与女儿》《正面教养》《乐观的孩子》等。洛朗·施米特,精神科医师,法国图卢兹保罗-萨巴蒂耶大学朗格伊医学院的教授,加拿大舍布鲁克大学副教授。著有《给自己时间》《秘密》等。马克-安德烈·迪富尔,法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从事创伤和压力援助工作逾25年,2017年荣获魁北克预防自杀协会颁发的“雷让-马里耶奖”(meritas Rejean-Marier)。心理咨询和著书立说之外,他还通过电视讲座和专栏普及精神健康知识。 译者欧瑜,西安外国语大学法语学士,巴黎高等翻译学院(ESIT)汉法英笔译硕士,现为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教师。出版译著《你好,焦虑分子!》《安全型依恋》《被虚构的焦虑》《无处不在的人格》《心理医生的人生故事》《安迪·沃霍尔:15分钟的永恒》《爸爸,他从没杀过谁》《神奇植物志》《有毒植物志》《法语情景会话句典》《DADA全球艺术启蒙系列》《牛顿传》等三十余部。张之简,1980年生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文学硕士。拥有十余年翻译经历,主要译著有《简单的艺术》《巫术植物》《幸运植物》《花间鸟语》《良好家教十诫》《如何养育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忒提斯情结》《恰到好处的界限》《允许自己不快乐》等。周行,南京大学硕士,法国巴黎高等翻译学院(ESIT)中法英笔译硕士,出版译作数十种,包括《恰如其分的自尊》《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超人类革命》《生活之盐》《安迪·沃霍尔:15分钟的永恒》等。曾任职于中央级出版机构。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