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7辑

内容简介

群际互动的过程隐含了不同规范、习俗和价值取向之间的对话与交融,同时也折射出了不同群体之间由于权力和地位的差别而出现的合作、冲突或博弈,此外还有这些群体所依托的文化在频繁接触中所激荡出来的创意和智慧。本书是《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的第17辑,聚焦于群体心理与行为、群际互动与文化心理、群际亲社会行为和群际冲突等议题,通过对群际互动下的亲社会行为研究解读当代中国社会。

作者简介

杨宜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学会理事长(2010~2014)。2016年起任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包括人际关系、群己关系与群际关系、社会心态、价值观及其变迁等。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代表作有:《自己人:一项有关中国人关系分类的个案研究》[(台北)《本土心理学研究》2001年总第13期]、《个人与宏观社会的心理联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关系化与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主编SocialMentalityinContemporaryChina(Singapore:SpringerSingapore,2019)。电子信箱:cassyiyinyang@126.com。张庆鹏,心理学博士,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理论与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研究领域包括群际关系心理学、文化与社会认知、移民社会学,在《社会学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和Illness,CrisisandLoss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青少年的社群成长之路: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以及合著《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促进:理论和方法》《非洲人在广州:跨境迁移者的口述史》。现任《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和FrontiersinPsychology等杂志的审稿人。电子信箱:zhqp@gzhu.edu.cn。寇彧,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理论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在青少年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影响源、亲社会行为概念表征与行为促进、社会阶层和系统合理化、幸福倾向和幸福感、道德判断和腐败认知、民族认同和群际帮助等方面获得系列成果。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社会学研究》《青年研究》等CSSCI期刊,以及EvolutionandHumanBehavior、JournalofHappinessStudies、ChildIndicatorsResearch、Youth&Society等SSCI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电子信箱:kouyu@bnu.edu.cn。

目录

在售商品

7家店有售 新书3家
28.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