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无公害奶牛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

内容简介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畜牧产值将逐步提高到农业总产值的60%,给畜牧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但畜牧业发展很不平衡,我国的肉、蛋产量及人均占有量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唯有牛奶远远落在其后。近几年,我国奶牛发展较快,2000年全国有奶牛488万头,2001年超过500万头,比上年增长12%,生产鲜奶1029万吨。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太大,平均200多人占有1头奶牛,人均牛奶消费量均为8千克,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年人均牛奶消费量也只有30千克左右,中等城市约为20千克,而农民的年人均牛奶消费量仅为0.9千克。就全国年人均占有量而言,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振兴奶业”一系列计划的实施,牛奶的需求日益增大,应运而生的奶牛养殖小区及养殖农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仅北京就有150多个,北京62%的山区也为奶牛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作者简介

吴国娟,女,博士,教授,1956年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现任第三届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委员,全国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农学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学术带头人、科技与研究生处处长。长期从事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三次留学日本开展中药促进乳腺泌乳、防治乳房炎、奶牛饲料添加剂、药物残留的合作研究。1998年获日本明治大学博士学位及“学术振兴奖”。主持日本学术振兴会、吉林省、北京市等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在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国内外有影响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10余篇被“SCI”、“BA”、“CA”等收录。出版著作3部。蒋林树男,1971年8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7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动科院,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农学院讲师,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科技副旗长,中国奶业协地理事,北京市奶业协会常务理事。1999年获科技扶贫先进青年,2001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2002年入选北京优秀人才计划。2001年、2002年获北京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主持和参加),研究的产品“增奶宝”获北京市优秀发明奖。张中文男,副教授,硕士,1956年生,吉林省公主岭市人,现任北京农学院兽医临床教研室主任。1982年1月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从事兽医外科、产科疾病与宠物临床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奶牛乳房炎与流产研究等方面有独到见解与成果,1994年赴日本最有名的兽医院校——麻布大学留学。先后主持与参加国内外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项,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2部。高建明1960年出生,北京市人。北京农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动物繁殖学、胚胎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现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理事。曾获北京、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发表学术论文64篇。主编、参编出版《动物繁殖学》等著作4部。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