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红广东丛书之一种,是一部讲述湛江红历史的通俗读物。书中根据近期新遗址普查成果、田野调查、人物访谈等资料,选取当地具有重要红价值的主要遗址,包括南路特委交通站旧址、粤桂边区党委旧址等23处。每个遗址包括遗址介绍、历史事件和动人故事三个栏目,并配实景照片、历史图片和手绘图,讲述宏大历史叙事下的微观事件和动人故事。本书作者团队原任职于湛江市委党史部门,有多年的党史研究经验,使得本书可信度较高。精彩内容:八路军驻办事处交通线广州湾中转站旧址清代商埠赤坎,有10座古码头,承担着从海路运输货物至西南内陆的。100多年的历史变迁,潮水退尽,过去的浅海滩在20世纪30年代被填海造地,成为熙熙攘攘的商业街。拱券连廊的骑楼建筑是一间间紧密相连的商铺,与不少中西合璧的房子一起,留下了这繁华的记忆。晨光小学坐落在商铺林立的路,当年的学校紧靠着一号古码头,校门开在路165号;现东侧是2号古码头旧址,西侧是福建街,周边仍保留着不少民国时期的老建筑。走进晨光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校创始人许乃超的石雕像。许乃超1935年创办晨光小学并任校长。这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的学校。在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从校长到师生都积极投身,为党组织在赤坎建立“八路军驻办事处交通线广州湾中转站”,开辟经广州湾(今湛江)、桂林到重庆交通线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如今的晨光小学已是多次扩建后的校园,原来的房教室变成了宽敞明亮的现代楼。一号古码头已被校园中的运动场所取代,仅有的一点感觉是拾级而上的阶梯。在学校的一角,开辟了“赤园”,巨幅壁画赤坎古商埠图描绘了赤坎古商埠的历史。建于2015年的校史长廊让人感受到琅琅书声之外的传统的熏陶,一如创作于1942年晨光校歌所唱的那样:“的朝阳,遍照着大地你是我们知识的摇篮,你灌溉着我们这一群鲜花艰难困苦都不怕,勇敢向前进!光辉照耀大中华!”晨光小学现为湛江市党史教育基地、湛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传承红基因教育基地。红回响八路军驻办事处在广州湾建立中转站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在成立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以下简称办事处)。通过办事处的合法地位,党组织在筹集、接收了大批支援的物资、款项,一些爱国人士也通过办事处返回内地参加。为将这些物资、款项及有关人员送到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及各个抗根据地,党建立了由经广州沿衡阳、长沙铁路线到重庆的秘密地下交通线。1938年10月广州i沦陷后,该交通线骤然中断,为此,办事处决定调整地下交通路线,开辟法国租借地广州湾为至重庆交通线的中转站。该交通线具体路线是广州湾遂溪廉江玉林桂林,再由桂林转重庆乃至延安,并选择广州湾晨光小学作为该交通线的中转站。晨光小学校长许乃超是大时期入党的老地下党员。1927年大失败后,许乃超转移至,不幸于1928年被捕并被遣送回广卅11,关押在南石头监狱。在狱中,许乃超与连贯(后任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秘书)同为难友,在监狱地下党组织的下继续开展活动。1931年,经营救获释。出狱后,许乃超辗转到广州湾并接办原由当地广府会馆会长陈澄甫经营的广侨小学。1935年,许乃超另行创办新学校“晨光小学”。他精心挑选教师任教,聘请了从、到广州湾的进步青年廖晃欣、廖静莹、陈瑛等为教师;对则注重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短短几年间,晨光小学的质量显著提高,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明显胜于一股旧学校。很快,晨光小学在社会上赢得很好的碑,上层人士纷纷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晨光小学读。许乃超在社会上赢得较高地位,并与一批知识分子、富商、绅士建立了联系。全面爆发后,广州湾商会成立赈灾会,许乃超作为教育界代表参与其中,负责编辑赈灾周刊和等重要工作。晨光小学各方面条件十分适合建立交通站。1938年8月,办事处主任廖承志派海员工作委员会部长潘云波(后任南路特委委员、部长)到广州湾晨光小学恢复、接收许乃超的党组织关系。随后,海员工作委员会先后派出党员粱禺心、粱标、杜兰、陈瑛等人到晨光小学工作,并建立党小组,许乃超任组长,直属海员工作委员会工会支部。1938年11月,中其交通员李沛群持廖承志秘书连贯的介绍信抵达晨光小学,与许乃超秘密接头。当晚,许乃超把李沛群安排到赤坎宝石酒店住宿,次又找汽车将他送往桂林。自此,晨光小学正式担负起这条重要交通线中转站的秘密使命,一批批来往于与桂林、重庆、延安的交通员、人、人士等,经常秘密经晨光小学中转到目的地。1939年5月,晨光小学支部成立,许乃超任书记,隶属高雷工委(后南路特委)直接。在党的下,晨光小学支部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