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武术运动丛论

内容简介

“丛论”分为七大部分。首部是基础常识篇,从武术一词的由来到武当武术之研究共计有十四篇文章,主要揭示了武术的概念、产生发展、特点功能、拳种流派及某些特殊项目的技术情况,实属常识类性质;第二篇是理论研究篇,涵涉武术理论基础、内容实质和武术文化方面的相关问题,已超出武术专业领域的范畴,具有学术探究价值;第三篇是发展战略篇,重点对武术的发展战略、武术学科专业建设、管理体制、武术学校和竞技武术的运作模式等进行了专题研究,有些是论文体,有些是访谈实记,具有瞻前性的指导作用;第四篇是常规教学篇,主要对教学、训练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一些原则性的阐述,具有规范教学管理的参考价值;第五、六篇是一些实验研究性文论,文章对武术运动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了科学化探索,拓展了武术运动健身效应的理论研究领域,是武术理论建设的基础工作;第七篇是武术运动科学化选材、计划、实施方案、内容和运动负荷等诸问题的研究,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和武术运动训练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爱迪生曾说:“如果我曾经或多或少地激励了一些人的努力,我们的工作,曾经或多或少地扩展了人类的理解范围,因而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份欢乐,那我也就感到满足了。”但愿这本小册子的奉献能给武术百花园中增添一点春色,给学者和武术爱好者带来一丝启示和收益,这是我的本意和愿望。武术理论研究任重道远,尽管研究工作艰难曲折,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奉献出一点点春天的雨露,一丝丝研究的情怀,武术理论研究的春天必将展现在我们面前,武术理论的科学大厦一定会屹立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度里。

作者简介

江百龙,1940年4月17日生,湖北省潜江市人,武术教授,武术九段,中国武林百杰。1962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师从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温敬铭门下,系统地习练过各门派拳术、中国式摔跤、散打、短兵、刺枪术等。先后担任过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武术队、武术研究生教学训练工作达40余年。1988年至1999年问曾先后出访或任教于美国、前苏联、韩国、日本、越南等国。1962年至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主要科研成果曾获武汉体育学院教学成果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多项;武汉黄鹤发明奖、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国家体委体育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两项。专著有《徒手技击术》、《防身绝招》、《武术运动丛论》,主编有《武当拳之研究》、《明清武术古籍拳学论析》、《武术理论基础》、《中国武术史略》、《中医学基础》、《擒拿》、《现代散打》、《中国快跤》、《太极推手》、《二节棍》、《中国短兵》等;曾担任国家体委两项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及内容研究》干1992f年通过鉴定,获较高评价;曾参加武术统编教材的编撰工作,该教材获国家教委特等教材奖。曾任武汉体育学院科研处处长、教务处处长、武术系主任、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体育系主任、武汉体育学院深圳龙源学校校长,兼任中国营养协会理事、中国武术协会常委、武汉市技击协会名誉会长等职;1996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荣获“体育科技先进工作者”和国务院政府津贴。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