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紫砂茗壶文化价值研究

内容简介

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紫砂茗壶文化内涵深邃,但较少有人做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紫砂茗壶研究的启动过程较长,对紫砂茗壶要有切身的使用和研究实践;二是紫砂茗壶源头和主产地在“陶部”宜兴,虽然紫砂茗壶文化已经成为世界陶瓷文化的代表,但能够结合文献深入宜兴紫砂界进行系统研究者较少,目前的研究者多从紫砂鉴赏、收藏、设计及工艺上论述,而理论研究的滞后延缓了紫砂创作层次的提高和发展;三是研究紫砂茗壶需要对茶文化、紫砂陶文化、工艺美学、艺术设计等有系统的知识背景,需要对造型设计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这样才能把握紫砂茗壶的发展方向。“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是我国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茗壶的“造物之道”也备受世人瞩目。《紫砂名壶文化价值研究》站在茶文化与紫砂陶文化交叉点上,从多个角度对紫砂茗壶的文化价值内涵进行探索,重点探讨了五个方面:1.从历代茶具流变之中,可看出人们主要从饮食文化、工艺美学文化及社会文化三个方面来探索作为物质文化形态流传下来的茶具文化内涵。在诸多茶具的流变中,紫砂茗壶独具魅力,它集中体现了明清以来茶文化发展变化选择的必然结果——紫砂陶天然的益茶性以及宜兴所具有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特点,紫砂茗壶文化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精神。2.运用文献典籍、图片资料、图示等对紫砂茗壶文化价值内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释。从商品学和美学的角度分析并总结紫砂茗壶的美学特征,总结各个时代紫砂茗壶的文化特色。紫砂茗壶所呈现的“静态美”与中国茶道的精神相合,充分表达了器与人的关系,紫砂茗壶所具有的功能之美、艺术设计之美(通过质地美、造型美和装饰美等表现出来)和技术之美,体现了独具魅力的东方工艺美学特征。3.提出当代紫砂茗壶的设计指导思想。笔者慨括中国茶道的精神是“和谐、宁静、圆融、朴真”的相互统一。在作为器物功能性约束的条件下,在中国茶道精神、中国工艺美学思想的统摄下,以“和、静、容、真、美”为紫砂茗壶设计理念,使紫砂茗壶能够通过艺茶者的使用,实现于茶事活动中,以达到人与器和、器与茶和、技与艺和、艺与道和的目的,充分实现紫砂茗壶应有的食具文化价值。4.从民俗学的角度,总结紫砂陶文化的传说、民谣的特点,茶类、茶俗、茶艺与紫砂茗壶的关系等。发掘紫砂茗壶的文化社会学、饮食人类学的文化意义,分析紫砂茗壶文化与使用者心态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梳理出紫砂茗壶文化所具有的健康生命体、平衡人的心理、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贸易经济等的作用。5.探讨紫砂茗壶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与创新的关键要素。通过对紫砂茗壶文化的对外交流分析,探求紫砂茗壶文化的对外影响。探讨紫砂陶文化与紫砂茗壶文化的关系,对当前紫砂壶艺评审大赛中不重视紫砂茗壶功能美的原因进行探讨,倡导紫砂壶艺设计制作者能自由地在工艺美学思想、茶道思想等统摄下,创新当代紫砂茗壶,以推动中华茶文化、陶瓷文化的发展。另外,还讨论了推动紫砂行业健康发展的多种因素,以希冀传统手工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寻找出适合本行业的发展之道。茶是中国最具有调节人的生理和宁静心灵的双重功效的饮料。通过对紫砂茗壶文化内涵的探索,笔者倡导以紫砂茗壶为泡茶之器,弘扬传统泡茶法,希望茶人以茶修身养性,能体味“茶之真美,水之善美,壶之静美,共事和味茶汤,证悟中华茶道,以达天下大美”之心愿。

作者简介

胡付照,安徽省怀远县龙亢人。工学硕士。现任教于江南大学商学院,兼任江南大学食品文化研究所、江南大学旅游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无锡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研究员。1997年本科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商品学专业:2000-2002年研修于苏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班;20042007年江南大学食品贸易与文化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兴趣涉及食品文化(偏爱茶文化、紫砂壶艺文化)、旅游文化与规划、营销策划及企业管理文化等。已出版著作《茶叶商品与文化》、《用心吃茶》两部,参编多部,发表论文二十多篇,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课题二十多项。多年来坚持在高校中弘扬中华茶文化、紫砂文化,积极从事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在和茶、壶的日日交流中,以“日日能证得一杯茶的真味”为理想,快乐从教,静心科研,奉献学者的一份勤劳与责任。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