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青春的诗

内容简介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青春的诗》内容均是乔苏埃·卡尔杜齐的经典诗作,书中诗篇的主题多种多样,既有对祖国统一的称颂,对历史的史诗般的回顾,也有对道德理想和文化追求的向往,但更多的是逃避现实生活,对自然风光的吟咏,对青春和爱情的欢乐的追忆,也有对个人感情和生命奥秘的探究和内心痛苦的哀叹。在艺术上,袭用古希腊、罗马诗歌的韵律,追求形式上的完美,显露出颓废主义的情调。讲究整体结构,注重抒情风格,力求将结构上的形式美与听觉上的乐感美和谐地结合起来。诗人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继承古典诗歌的传统,对当代流行的浪漫主义诗歌进行革新,树立起格调优美、清新、自然的新古典诗歌的风范。

作者简介

卡尔杜齐(1835—1907),生于比萨城附近的一个小城镇,自幼聪颖好学,185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比萨师范学院后,到瓦尔达诺镇中学任教;1860年被举荐到博洛尼亚大学主讲修辞学。卡尔杜齐自童年起开始写作诗歌,深受古希腊、古罗马和意大利诗人但丁等的风格影响。早期诗集《青春的诗》(1871)、《轻松的诗与严肃的诗》(1861-1871)颂扬法国资产阶段革命,谴责外来侵略和封建专制,抒发了诗人渴求民族独立、自由和平等的强烈感情。著名长诗《撒旦颂》完成于1863年,歌颂撒旦的叛逆精神,严厉抨击教会势力扼杀自由和理想的罪恶。晚年的卡尔杜齐反叛精神渐趋温和,政治上日趋保守,诗歌也渐失往日的锋芒。诗集《新诗钞》(1861-1887)、《野蛮的诗》(1877-1889)和《有韵的诗与有节奏的诗》(1887-1898)等大都逃避现实,显露出颓废主义的情调。1906年,卡尔杜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丛书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