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中国信心:“改·革·开·放”与金融危机下的33张面孔

内容简介

我们反对功利与伪善,但是也要警惕那些坚定有余而宽容不足、浪漫有余而理性不足的人。我们需要知识分子圣徒般的执著精神。面对强权,面对腐败,面对道德沦丧,面对成千上万受到伤害的孩子,知识分子岂可袖手无言?但我们也一直主张,在一个尚未成熟的多元结构社会中,知识分子应该学会更有建设性的表达技巧。建设一个负责任的现代化,不能简单地将对一部分人的爱转换成对另一部分人的恨,而应该在宽容的基础上,唤起全社会对现代文明的理解与信任。我们不能中断社会的联结,知识分子必须具备对话与妥协精神。2008年过去了。这一年我们急于创造辉煌,急于应对挑战,急于战胜灾难,急于完成任务,每个人、每个机构都可以写出自己长长的“后忘书”。这一年又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对过去投入了太多的热情,但由于历史主体的缄默,我们对峥嵘岁月的回忆仅仅变成了一段怀旧的旅程。这一年我们面对着过去、面对着当下、背对着未来,就像是在倒着走进新的一年。现在我们又开始忙着对抗危机、刺激经济,充满了不安与躁动。我们行进的姿态,当然要调整过来,但是我们能不能就像李曙光教授所说的,在进入新的一年之前,让我们先停下来,从各自的角度反思一下我们所遭受的痛苦,反思一下我们已经得到的和期盼得到的东西?“中华民族或许能因为这一天、这一年而成熟许多、成长许多”,这样的话,*不是矫情。1978年,我们的国家正是被巨大的困难逼迫着走上了一条新路。如今我们再次面临着诸多困难,如果我们善于思考,这些困难就可能是一个机会,就有可能像30年前一样倒逼出一种改革的合力,为我们的现代化进程带来新的机遇。如果这样,这一年就真的不会白白过去。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