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急性胰腺炎

内容简介

重症急性胰腺炎因其高并发症、高病死率和病情的多变性,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医师最为关注并付出大量精力进行探索和研究的疾病之一。人们对这一疾病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但真正对此疾病有较为科学和系统的认识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期对疾病认识有突出贡献并对后来的诊断治疗产生较大影响的临床医师,有第一次较为系统和全面描述了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在内的治疗方法的美国学者ReginaldHuberFitz(1888),有提出胰酶激活和胰腺自身消化理论的Chiari(1892)和提出共同通道学说的Opie(1901)等,这些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认识对以后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急性胰腺炎认识和治疗的现代观点的雏形。但是由于致病危险因素的多样性、疾病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急性胰腺炎尤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变化千差万别,更由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治疗缺乏特异有效的方法,因此,这也是新世纪需要人类继续探索和征服的重要疾病。

作者简介

张肇达,男,59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华西医科大学校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8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1988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1989年在美国俄亥俄医学院留学。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全国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肝胆肠研究中心学术委中会委员、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教材指导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理事、四川省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科协副主席、四川省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大学网络委员会副主席,《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肝胆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中国外科杂志理论与实践》、《实用肿瘤杂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等十余种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