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家庭急救实用问答

内容简介

“你幸福吗?”综合2012年全国各地幸福指数调查结果,人们在四个最简单直白的幸福观中,依次关注的是:健康平安g和谐和睦g吃穿不愁g安居乐业。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健康平安的祈求和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更多的人认为拥有健康才会拥有一切。一个人的幸福,一个家庭的幸福,离不开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健康平安。然而有些意外的伤害和疾病往往不请自来,现实生活中“万一”是难免的。现代社会中,交通事故等各种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在明显升高;家庭中,突发急症、慢性疾病急性加重、偶发意外的可能性随时存在。一个家庭成员的病痛和伤害,往往给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日常的急性疾病,以在家中发生最为多见,一些其他的意外,诸如吃错了药,煤气中毒,小儿气管异物,老人噎食等,也常在家中发生。因此,家,是人们发生日常疾病和意外伤害的“第一现场”。如果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急救知识,能在“第一现场”对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也许就能避免种种恶果。在你学习急救知识的时候,请一定要学习权威、科学的急救知识,不可随意试用民间土法或“秘方”,也不可随意套用个别网民的建议或“经验”。家庭成员如突发意外、旧病复发或遭受外伤,正确的急救非常重要,可以使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然而,如果发病时处置不当,乱用药物,往往会掩盖病情,延误疾病诊治。如果外伤时处置不当,往往给伤者造成二次伤害等更严重后果。所以不正确的抢救往往是南辕北辙、雪上加霜。在工作及生活中我们发现,民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可以使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意外伤害、突发灾害、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急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人群中能准确使用心肺复苏这种基本的急救技能者,欧洲达到80%,美国70%,美国一年中通过民众心肺复苏救援存活的病人达到10万人次以上。相对而言,我国国民的现场急救意识和技能还很缺乏。根据上海浦东新区12000份市民的问卷调查,面临突发意外或发生危急疾病需要急救时,74%的人会选择报警,18.4%只会大声呼救,仅7.6%的市民懂得心肺复苏术。因而,急救知识在我国的宣传和普及,是我们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长期任务。急救常识的普及程度已经成为评定一个国家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在全国普及家庭急救常识,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我们组织了常年从事医院急诊工作和急救中心急救工作的医务人员,合编了这本《家庭急救实用问答》,以期把我们的工作经历和急救经验分享给广大读者。我们在书中就家庭急救的基本原则、日常生活急救、意外伤害急救、常见疾病急救、儿童急救、灾难急救、运动急救以及简易的急救技术等方面,用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实例,回答了大众对于家庭急救常见的疑问,用我们科学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讲述了家庭急救的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

作者简介

★顾永传,解放军第八五医院危重病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先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第三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现为上海市中西医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医40余年,从事急诊医学和危重病医学20余年,对急诊病人的救治和危重病的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曾荣获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优秀医学论文一等奖。荣立三等功2次,被评为南京军区优秀共产党员。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