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中国武侠电影史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粗略讲述中国武侠电影发展史的书。《中国武侠电影史》的有关武侠电影的历史,将要从1920年初期开始讲述。将会涉及中国大陆、香港两岸三地的武侠电影创作。大致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历史阶段。即:第一阶段:二三十年代的武侠电影,主要生产基地是在大陆的上海,这一时代的武侠电影的主要特征,是重视武侠故事的传奇性,因而不妨称这一阶段为中国武侠电影的“传奇时代”。第二阶段:四五十年代,主要生产基地已经逐渐由上海转往香港,这一时代武侠电影——以粤语电影“黄飞鸿片集”为主要代表——的主要特征,是重视武侠的正义,不妨称这一阶段为“侠义时代”。第三阶段:六七十年代,主要生产基地是在香港,后来也有一部转向台湾,在电影史上,这一阶段常被称为“彩色武侠新世纪”,武侠电影的观念和技艺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特色是重视武功打斗,不妨称为“武打时代”。第四阶段:八九十年代,这一阶段的主要生产基地有香港和大陆两大块,一方面各自拍摄,另一方面则开始通力合作,从而使得大陆武侠电影的技艺水准迅速提高,并且与香港武侠电影逐渐难解难分。对于这一时期,大体上不妨称为“喜剧娱乐时代”——在香港,是典型的“功夫喜剧时代”;在大陆,武侠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娱乐时代”再代来临。第五阶段:新世纪以来,主要生产基地仍为大陆和香港,多方合作的势头更加明确和迅猛,随着经济的全球人趋势日益显著,中国武侠电影的生产——以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为代表——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趋势。这一时期中国武侠电影最重要的特征,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武侠电影的观念与形式进行现代化的重构,简单说,不妨称称为武侠电影的“重构时代”。

作者简介

陈墨,男,1960年8月生,安徽省望江县人。1982年毕业干安徽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曾为大学教师、报社编辑,1990年开始到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工作,至今。研究员。已出版电影研究著作:《张艺谋电影论》《陈凯歌电影论》《流莺春梦——费穆电影论稿》《刀光剑影蒙太奇一中国武侠电影论》《半间斋影话——陈墨电影评论集》《影坛旧踪》《中国百年电影闪回》等。

目录

丛书

百年中国电影研究书系

在售商品

11家店有售 新书3家
79.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