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资治通鉴 无障碍学生版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放、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而成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司马光自幼酷爱史学,“嗜之不厌”。屡次深切感受到历代史籍’浩繁冗杂,并且除《史记》之外多数为断代史,不便参阅,使学习历史的人感到很困难,同时他想给封建统治者提供借鉴,于是决定动手编一部“删削冗长,举摄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史书,并确定此书的宗旨是“鉴前世之兴衰,系生民休戚,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他将记载战国、秦朝历史的《通志》呈觐朝廷,获得赏识,并受诏设局续编。书局始辟于开封,后迁至洛阳,设主修、同修、书吏多人。宋神宗曾专听司马光进读书稿,并御撰书序,以示褒奖。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全书完成,历时19年之久。《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50卷。《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6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5卷、《秦纪》3卷、《汉纪》60卷、《魏纪》l09、《晋纪》40卷、《宋纪》169、《齐纪》109、《梁纪》22卷、《陈纪》l09、《隋纪》8卷、《唐纪》81卷、《后梁纪》69、《后唐纪》8卷、《后晋纪》6卷、《后汉纪》4卷、《后周纪》5卷。《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目录

在售商品

48家店有售 新书6家
0.2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