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比特城市:未来生活志

内容简介

本书面世于20世纪末。在那时,计算机已开始普遍介入人类生活。作者威廉·J.米歇尔教授对这一现象展开了深入而卓绝的研究。其研究领域十分开阔,涉及建筑学、媒介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本书则是在这一跨学科背景中展开。它从当时既有的生活形制出发,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况,对未来的人类生活进行了一系列设想。在这些构想里,从宏大的生活时空,到细微的身体发肤,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时间重置,建筑重组,身体和思维也重新调整。而这一切,也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正经历和将面临的境况。很大程度上,米歇尔教授的多数预言已经逐一得到实现,但他的思路在今日看来依旧是崭新的,而这正是本书所要为读者呈现的重点。本书从技术出发,却不止步于技术,而是对未来之可能的情动。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以随笔形式写就,但同时也是严谨的学术创作,非常具有可读性,又很好地兼顾了学术性。

作者简介

威廉·J.米歇尔(WilliamJ.Mitchell,1944—2010),曾任教于加州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建筑学、媒体艺术学和自然科学,著有《伊托邦:数字时代的城市生活》、《比特城市:未来生活志》、《我++:电子自我和互联城市》等书。余小丹,英语笔译专业翻译硕士。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研究生毕业于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曾任教于深圳外国语学校,现供职于中共中山市委党校。2015年出版译著《平衡》(第二译者)。陈毅平,暨南大学翻译学院教授。多年从事英语和翻译教学,主要研究兴趣为语言学、语用学和翻译。出版有《自制美学:关于艺术与趣味的观察》等译著。

目录

丛书

拜德雅·视觉文化丛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