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我所认识的经济学

内容简介

多年前,茅于轼曾说过这样一番话:“经济学究竟能不能帮助经济增长?答案是十分清楚的,在凯恩斯理论出现之前的3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正史因为对宏观经济的无知才出台了许多倒行逆施的措施,使得事情朝坏的方向发展。现在有了凯恩斯理论,政府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来对付萧条。可以有把握地说,类似的错误不可能再次发生。这难道不是经济学的伟大贡献吗?从微观上看,税制设计,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环境保护条例的选择,公共服务的定价原则等无一不要用到经济学的理论。对普通百姓,虽然他们并不参与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的制订,但他们是政策的作用对象,懂得政策和不懂得政策对政策执行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更何况关于产品质量、市场规则、竞争的参与等,都直接关系到普通百姓每时每刻的活动。普及经济学知识将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通过本书认识一些经济学的知识,对于我们是极有好处的。

作者简介

茅于轼,1929年1月14日出生于南京,父亲茅以新是铁路机械工程师,伯父茅以升是桥梁专家。抗战时期转辗于大后方柳州、桂林、重庆。1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同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50年从机械系毕业,分配在齐齐哈尔铁路局,任火车司机、技术员、工程师。1955年调北京铁道科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机车车辆性能研究。1958年被打成右派,文革时被赶往大同机车厂劳动。1975年开始从事微观经济学研究,1979年提出择优分配原理。1985年出版《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此书于1998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第二版。1985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赴美国在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1987年回国,以后7年内担任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网顾问,每年去非洲2次。1990年应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经济系招聘任高级讲师,讲授研究生班的微观经济学。1993年从中国社科院退休,与其他四位经济学家共同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现为该所法人代表。主要兼职如下:亚洲开发银行注册顾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工作组中方专家、山东矿业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能源组国际顾问组成员、LEAD国际培训项目中国国家理事会成员、ChinaEconomicReview顾问编辑、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作品:1979年推导出择优分配原理1984年与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的数理基础》1998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修订版1995年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谁妨碍了我们致富》为一随笔集,1999年在广东经济出版社再版1997年在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此书于1999年获ATLAS基金会办法的该年度AntonyFisher国际纪念奖1993年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生活中的经济学――对美国市场的考察》,此书于1998年在暨南大学出版社再版发行2001年9月将出版《世界华人经济学家随笔集》茅于轼卷,四川人民出版社

目录

在售商品

37家店有售 新书3家
2.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