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作为听者的华兹华斯

内容简介

“在我们的时代里,众多因素正以一股合力钝化着心智的鉴赏力,使心灵不能发挥任何主动性,乃至退化到一种蛮荒的愚钝状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表达了他的焦虑,并始终致力于提高人们心灵的灵敏度。他认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人们的感觉,带来新的感觉体验,使人们的感觉更加健全、纯洁、完善。”《作为听者的华兹华斯》即探索倾听这一感知方式。在许多诗作中,华兹华斯邀请我们停下来、静静聆听,或者,请悄悄走过。这是诗人对路人/读者提出的请求,考验着我们的感悟力。在18世纪“视觉专制”的背景下,人们将表面误认为本质,诗人则通过倾听感知到超逸于形象的崇高内涵。当他从唯理性思潮引发的危机中复元,他逐渐学会聆听那“沉静而永在的人性悲曲”,体现了英国浪漫主义传统中的同情思想。“无声中的倾听”则呈现出诗人在经验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的艰难探寻。随着科技的发展,维多利亚时期成为“听诊的时代”。“听诊”从医学发明演化为对时代的诊断。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关注倾听这一感知范式,在“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世界里,坚定地恪守着“我们始终相信我们所听到的”。书后附有华兹华斯长诗《安家格拉斯米尔》的全诗译文。

作者简介

朱玉,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耶鲁大学英语系富布赖特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生,剑桥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现为中山大学英语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思想传统、现当代英语诗歌、创意写作等。近年来在《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作家》《译诗》等期刊发表论文、译文多篇,代表作有《自我与忘我:英国浪漫主义传统中的同情思想》《“如果一行不能音乐般展开”:希尼诗歌创作思想管窥》等。

目录

丛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