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晚清国家与社会

内容简介

1840~1911年的晚清史,是中国历史上千古未见之大变局时代。它既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走向崩溃的时代,也是中国开始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时代。本书是2006年8月25~27日在苏州召开的首届“晚清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集,书中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具体揭示了在晚清71年里中国国家和社会所发生的剧变及其动因,对于我们更好认识晚清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复杂性,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室正式组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刘大年所主持的“中国近代史组”,主要任务是研究晚清和民国初年(1840~1919)的中国社会与中国政治。1999年,因学科调整,原中国通史研究室并入,本研究室的研究范围亦相应有所扩大,即包含了整个明清史(主要是清史)在内,但重点仍在晚清和民初。2002年,本室确立以晚清史为主要研究方向,并拟易名为晚清史研究室。本研究室干相关研究领域在国内长期处于领先水平,在海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刘大年、罗尔纲、张海鹏等知名学者的带领下,每年均有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著问世,研究领域主要有中国近代政治史理论与方法、太平天国、清末新政、边疆治理、人口与社会结构、晚清著名政治人物与政治集团、满族史及满汉关系等,已经发表了一批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久为国内外同行所注日。本研究室有研究人员12人,其中研究员7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1人,研究实习员1人,学术梯次合理。现任主任为姜涛研究员。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是该校最早建立的院系之一,它的前身可以追到东吴大学历史学系和社会学系。学院办学层次齐全,现有历史学、社会学等7个本科专业,中国占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等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其中中国近现代史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历史学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学院下设历史学系、社会学系等5个系,吴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等9个校级院级科研机构。学院具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共有在职教师83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17人,博士24人,硕士36人。长期以来,学院立足苏南,面向全国,在学科建设、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服务地方等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江南社会经济史、吴文化研究、红十字运动史等特色研究领域。现任院长为王卫平教授。

目录

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丛书·晚清史学科·晚清史论丛(第1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