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苏格兰颅相学、瑞士裴斯泰洛奇思想、加尔文主义儿童观、德国柏林大学心智形塑观念等参与建构了19世纪美国心智形塑观念的不同形态。19世纪初,美国本土的心智形塑观念与自欧洲引入的心智形塑观念的支持阵营之间,存在人性论、民族-国家身份意识、社会乌托邦理想等方面的差异。至20世纪初,心智形塑观念不断从两种思路获得重释:一是依从现代心理学的智力(intelligence)范畴,以“智力训练”为内涵;二是继承古代西方哲学范畴智慧或智(intelligenceormind),聚焦精神或意志的塑造,在技术理性与意志的均衡之中,洞悉各类生命活动的本质,突破自我认知和同理他者的阈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