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二十九辑

内容简介

现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面对实事”的思维态度和“工作哲学”的解析风格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以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等人所代表的现象学精神,如今已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与影响。《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是中国(两岸三地)现象学和哲学研究界次合作努力的成果。它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进行现象学的探讨。它要回答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什么是现象学精神?它能否以及如何与中国人文精神相结合?与《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28辑一样,本辑的主题文章主要来自2019年10月在浙江大学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中国现象学年会,主题为“现象学与心性思想”。“‘现象学与心性思想’——这个名称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它以意识及其本质、心的逻辑、‘心的秩序’或‘心之理’为其研究对象,即是说,在内容上它是事关‘心性’的;其二,它以现象学的结构描述和发生说明为其基本研究方法,这意味着,在方法上它是事关‘现象学’的。”

作者简介

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与研究中心(原名“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馆”)由倪梁康先生创建于2002年。经近二十年的长足发展,馆内不仅拥有上千册现象学外文原典,而且还藏有重要现象学家(如胡塞尔、海德格尔)的手稿或书信,以及慕尼黑现象学家遗稿的影印版。在中心负责人倪梁康的引领下,国内现象学研究的中坚力量(钱捷、方向红、陈立胜、朱刚、张伟等)汇聚于此,在对经典现象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把现象学精神和方法与东方心性哲学传统相结合的共同研究方向,从而使一种崭新的现象学流派——心性现象学——渐趋成形。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