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钱塘江文献集成(第31册 钱塘江渔业史料)/杭州全书

内容简介

钱塘江的文献记载,始于约写于战国时期的庄子《南华经》:“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而《成淳临安志》引庄周语:“浙江之水……涛山浪屋,雷击霆砰,有吞天沃日之势。”西汉司马迁所著的杰作《史记》,在其书的《秦始皇本纪》中也有秦始皇渡浙江至会稽的记载。东汉哲学家王充还在《论衡》-书中对钱塘江涌潮作了非常科学的论述。但专门记载有关杭州地区钱塘江的著作却迟至唐代,其时浙东人窦叔蒙撰写了《海涛志》(又称《海峤志》)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潮汐专著,推算潮汐周期值与现代相差无几;创“涛时图”以推算涛时,这比英国“伦敦桥涨潮时刻”早了400多年。北宋时,明州(今浙江宁波)知州燕肃绘《海潮图》,并著《海潮论》,阐述海潮潮候和钱塘江涌潮成因,首次指出钱塘江涌潮是由于“下有沙潬(今称沙坎)”所造成。庆历四年(1044),丁宝臣撰《石堤记》(又名《重修石堤记》),记述杭州知州杨偕、两浙转运使田瑜重筑杭州石堤事。嘉祓元年(1056),将仕郎吕昌明重定浙江潮候表,这是全世界现存的潮候表。到明清时期,专门记载有关杭州地区钱塘江的著作更多了,如明代仇俊卿的《海塘录》,清钱文翰的《捍海塘志》,清孙峻的《六和塔志稿》,清周春的《海潮说》,清俞思谦的《海潮辑说》,等等。与此同时,有关对杭州地区钱塘江的研究也开始兴起,如明陈善的《捍江塘考》、《海塘考》,清阮元的《浙江图考》、清王国维的《浙江考》,等等。

目录

丛书

杭州全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