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内容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成立于1958年10月,由于建馆时间相对较短,古籍文献的积存与传递历来偏少,但近40000册的庋藏数量在宁夏全局收藏单位中已属厚实。所藏古籍大多是在建馆之初陆续接受各界捐赠而积,据《宁夏图书馆志》记载,其来源约有三途:一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成立之际,中国回族文化协进会及北京协和医院捐赠了一万余册古籍;二为各兄弟馆为祝贺我馆建馆所赠,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捐赠了近万册古籍;三是后来馆里挤出部分资金在古旧书店自购的一小部分。各方集力,方汇成此藏,实属不易。这批古籍,此前的管理人员曾做过一套卡片式目录,采用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并给每种古籍撰写书签。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全面实施。按照文化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统一安排、部署,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宁夏回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于2009年5月26日成立,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具体业务由典藏部承担。2010年6月1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2010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正式启动,此次普查登记严格遵照国家标准与操作步骤进行。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通过“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已将馆藏3067部35224册古籍的基本信息包括题名卷数、索书号、分类、著者、版本、装帧册数、定级等进行了详尽的著录,目前馆藏古籍书目资料经审核后已汇集国家古籍平台,达成了资源共享。馆藏古籍总的情况是:一是部类齐全,经、史、子、集、丛各部皆有所涉,于此可探察中国古籍之面貌;二是版本偏近,以清刻本居多,辅以少量明刻本;三是善本较少,以普通古籍居多,间有少量善本。其中馆藏明嘉靖十三年(1534)江西布政司刻本《苏文忠公全集》,清乾隆间王氏白田草堂刻本《朱子年谱》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另外一些精刻精印的明清内府本、套印本、名家旧藏本等,也为馆藏中之精品。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庆历二年(1042)进士。熙宁(1068—1077)中主持变法,先后三度为相,受封舒国公、荆国公。卒谥“文”,追封为舒王。王安石早年出欧阳修之门,为文主张“适用为本”,结构谨严,析理精微,乃“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丛书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