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明清之际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

内容简介

该书广泛利用汉文、蒙古文、藏文以及英文、日文、满文的原始资料,借鉴前贤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民族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全面研讨了蒙元灭亡二百多年后的17世纪蒙古地区与西藏地区藏传佛教的关系,以及蒙古各部(土默特、喀尔喀、准噶尔)在藏传佛教问题上的相互关系,以便了解藏传佛教在蒙古和清朝政治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书稿特别针对为什么16世纪末蒙古人再度接受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对于清朝在藏传佛教地区建立牢固政权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观点,很值得学术界的重视。对于处理当代中国边疆地区的民族宗教问题具有重要历史参考价值,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金成修,女,韩国人。1969年11月出生于韩国首都首尔。1992年韩国延世大学历史系学士课程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96年韩国延世大学院历史系硕士课程毕业,获得硕士学位。1996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师从冯尔康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9月至1999年7月进修于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系。2002年7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课程毕业,写成《十六、十七世纪蒙古政治改革论——以土默物、喀尔喀左翼为中心》、获得博士学位。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外国专家,担任蒙藏史题、西藏通史等课程。2003年12月至2004年9月至今于大学国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课题为《清代藏传佛教寺庙组织与藏传佛教文化区域之形成》。2004年9至今于韩国延世大学国学研究院任教授。已发表论文有《16、17世纪格鲁派在喀尔喀蒙古传教新探——以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前身问题为中心》,《蒙古学信息》1999年第1、2期;《16世纪末17世纪初格鲁派与卫拉特佛教》,《中国社会评论》第二卷,2000年;《十七世纪末蒙藏政局与阿拉善和硕特》,《明清人口婚姻家庭史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17世纪喀尔喀中昼夜经的形成与藏传佛教》,《中亚研究》(韩文),2003年6月;《“政教二道”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蒙古汗王们》,QuaestionesMongolrumDisputataeI,AssociationforIntermarionalStudiesofMongolianCulture,Tokyo,2005等。

目录

丛书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