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经济法学理论演变研究

内容简介

经济法学是法学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目前学术上对其仍是众说纷纭。我一直以为,要使经济法能够站得起、立得住,仅对有关具体经济法律制度进行研究是不够的,还须对经济法学的概念、范畴和基本理论进行系统深入探讨,以奠定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品格。世明教授不惧辛苦,对法学及经济法学界存在的避重就轻倾向和不时滋生蔓延的畏难情绪不以为然,独辟蹊径,对经济法学的理论渊源和流变进行研究,着重梳理经济法学术发展的脉络。此课题兼及法学、社会经济和历史的辩证思维,涉及德日英俄诸语种文献,研究难度和工作量很大,但又是建构经济法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因此凸显其意义和价值所在,令本书在众多经济法出版物中展露头角、独树一帜。学术著作的生命力不是依靠任何人自夸自擂而得以保持的,必须经受住市场考验。本书出版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获得好评,很快售罄。这说明社会对本书的评价是非常公正的。理论的创新恰在于不断汲取营养,不断超越自我而最终破蛹化蝶的。中国经济法的研究如果作茧自缚,固步自封,那么这个学科的生命力势将难以保持。目前的新书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但往往急求近功,书被催成墨未浓,真正缺乏的是深思熟虑、精雕细刻的力作。国外的许多著作都是经过一版再版的打磨和修订而成为传世名著的,甚至一部书历经几代人赓续不绝的接力修订,与中国学术界由于科研成果统计和考核的驱使而偏重出新书的取向大相径庭。古人云:磨砺当如百炼之余,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力。殆必千淘万漉后方能自成一家,传诸不朽。学术人的目的不在于写出多少本书,而在于使自己的一两本书经得起时间考验,确切地说,就是能解决一两个问题。只要我们以毕生精力比较好地解决一两个问题,在学术发展的脉络中建立起一个不容绕过的形胜据点,那么这毕生的精力就是具有绝对价值的。

作者简介

张世明,1966年出生,1996年至200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为中国人民大学首位历史学博士后,2002年晋级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竞争法和税法研究所和弗莱堡大学法律系经济法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在FrontiersofHistoryinChina、《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发表过学术论文若干,有英语、德语、法语关于法律研究方面的译著,主要著作包括《清代西藏开发研究》(1996)、《十八世纪中国与世界·军事卷》(与中国史学界泰斗戴逸教授合著,2000)、《经济法学理论演变研究》(2002)、《中国经济法历史渊源原论》(2002)、《中国西部开发与近代化》(与戴逸教授共同主编,2006)、《过失杀人、市场与道德经济》(译著,2008)、《法律、社会经济资源与学术话语空间:世界精英学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主编,2009)等,师从世界著名法学大师、原联合国法律顾问和欧盟法律顾问、目前在国际上经济法学研究领域头号权威WolfgangFikentscher(费肯杰)教授并翻译了其两卷本《经济法》(2009),目前积十二年努力已经完成的个人专著《法律、社会经济资源与时空建构》四卷本即将问世。

目录

—  END  —